2022年武汉市中考语文作文题出炉,当地多家餐厅的爱心套餐纷纷“撞题”:饭店承诺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晚餐,求助者只需要进店告诉店员点“套餐A”即可,吃完直接离开,不用付费。中考考生侯雪婷家的餐馆就是这样做的,于是她把自己的父母写进了中考作文。一道被自家真实生活押中的作文题,对于应考的孩子来说何其幸运。更幸运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父母的言传身教,早早读懂了呵护他人尊严、点亮人性之光的生活真意。那一份份被送出的套餐,让爱心和尊严成为双向奔赴的温暖光束,点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呵护他人尊严,是直抵人心的微光善举。渴望被尊重是每个生命自我确证的心理程序。《礼记》有载,“虽负贩者,必有尊也”。即便“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亦言“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陷入困顿的生命,往往更敏感于自我的处境。善蕴含的伦理价值,不仅仅在于利他的行为,更在于与人为善时,那份推己及人的体恤和感同身受的慈悲。今天的“套餐A”,是爱心店主乐意奉上的素朴款待,让遇到困难的人不必以尴尬为代价就能体面就餐。真正的善,不是炫耀高高在上的道德资本,往往是这些不动声色的默默成全。
善举最大的意义在于点亮更多的人,让善接续传递。孩子的作文写进了真实生活中的父母,也写出了孩子自己的人生答案。在提供“套餐A”的餐馆有一个告知,上面写着“吃完直接走就是,不必客气,以后你有能力的日子里记得多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谢谢!”这份爱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越了物质的给予,是在用人性之光点亮困境中的希望,给予他人传递光亮的勇气和信心。那些发起善举的人,可能是因为“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的过往,可能是因为“受人之恩,涌泉相报”的挂怀,也可能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守望,凡此种种。他们都是最平凡的人,可能只是做了别人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正是那一束束直抵人心的微光,温暖了他人。在侯雪婷的爸爸侯明清发起爱心餐倡议之后,仅武汉市青山区就有10家连锁餐厅集体响应。从一家餐馆到多家餐馆,从这一代人到下一代人,爱心赓续,薪火相传,这是平凡善举最不平凡的力量。
平凡善举,彰显文明之光。70岁的“渔三娘”餐厅老板廖先梅,也是一年送出去200多份爱心餐的老板,不愿面对镜头的她曾表示“一顿饭改变不了现状,但能给人送去温暖;人在遇到难关时,哪怕有一点点温暖,也会给人以坚持下去的希望”。看似一份简单的爱心餐,其实是一个个平凡的人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的不平凡之举。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平凡而温暖的力量。疫情中的“生命摆渡人”汪勇、暴雨后身背多块车牌等人认领的环卫工人马廷文、勇救落水公交司机却匆匆离去的美团骑手,这些平凡善举都在汇聚着向上向善的巨大能量,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守望相助的信心,让社会多一份“与子偕行”的温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人都不吝于向受困之人施予善举,都不拒绝向陌生人释放善意,文明之光才能照亮别人,亦成全自己,最终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光、散发光。
(作者李焱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