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学校如何营建课程新生态

  作为新课程实施责任主体的学校,应该有怎样的新视野、新思维?笔者所在的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近几年正在大刀阔斧推进课程改革,对标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认真审思这一课程改革过程,期待进一步营建学校课程实施新生态。

  弹性作息

  让校园生活更自主有趣

  关于教学时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522节,小学每课时依然按40分钟计算。但是方案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保证九年总时长不增加的情况下,明确各科目在各学段的周课时上下限,体现学段差异。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这为学校课程改革保留了空间,也为弹性设置作息时间提供了依循。

  原来,学校往往站在管理本位,设置大一统的40分钟上课、10分钟休息的循环往复的时间表。如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征,考虑不同课程内容和学科特点,走出40分钟一节课的思维定式,弹性设置课堂时长,可以有15或20分钟的微课时,也可以有35或40分钟的中课时,还可以有50或60分钟的长课时。

  课程方案还指出:各地各校要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有效利用课后服务实践,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班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发展学生特长。

  “双减”之后,学生在校时间增加,如何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让校园生活更有趣更有益?我们将学生在校的长长10小时,都赋予课程内涵进行统整设计,不仅设置微课时、中课时和长课时,还弹性设置休息时间,如15分钟的晨读时光,30分钟的晨练时光,上下午各15分钟的小曲欢唱时光,50分钟的午休时光,下午60分钟的自主时光……让校园生活张弛有度,让学生学习更自主更自在。

  主题融合课程

  让素养导向的教学切实可行

  在科目设置中,课程方案明确小学阶段国家课程设置10门科目,在教学时间安排中,方案明确: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时可统筹使用,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课时如何统筹使用?显然,坚持创新导向,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进行课程的综合化实施是最优选择。

  行远小学建校伊始,便研发实施校本主题融合课程。该课程以时令节日为主线,确立主题月,设置主题周。每周围绕一个主题,设置两节50分钟的长课,展开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同时,基于核心素养精选素材,很好地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主题融合课程注重系统设计,以低、中、高三个年段为单位研发实施,知识体例力求螺旋上升。同时。主题融合课程更注重常态融入。不仅将环保、消防、垃圾分类、法治教育等要求进课堂的专题内容渗透其中,还通过融入学校文化、融通课程目标、融进德育活动、融贯学生素质评价“四融合”策略,回应课程的共通性育人要求。

  课程方案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校本主题融合课程还需要厘清科目设置,统整规划各学科不少于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信息科技,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师生成长需求。

  注重幼小衔接

  让课程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课程方案加强了学段衔接,明确要求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在课程实施中,方案还做了明确导引:学校依据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课程,适当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对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进行指导。

  行远小学正是这样,于每学年初针对刚入学的新生,研发了为期一周的“养正课程”,内容涵盖课堂礼仪、书包整理、班级公约、集合排队、了解学校、认识老师、结交同伴、文明如厕、享用午餐等。对标新课程,学校还将研发毕业“雁扬课程”。

  多课型混搭

  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课程方案明确“发挥新技术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个性化学习”。其实,早在2020年4月,行远小学就开启了一场课堂的结构性变革,即多课型混搭的探索新路。

  我们知道,课堂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复杂系统,要变革现有的学习范式,我们就得进行一场“先解构再建构”的结构性变革。那么,课堂中有哪些元素呢?时空是元素,师生是元素,技术、教材、资源、学情等等都是元素。因此,挖掘新技术、新平台的巨大潜能,通过时空延展、角色重塑、内容重构等,把传统课堂中已经固化了的东西解构、重组和更新,让其中的每个元素在环境变量中灵动自适应,从而发挥价值产生功效。

  于是,“多课型混搭”应运而生。也就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学习基础和学科特征等,选择不同的课型。目前,学校正在探索五种课型:单班辅导课、室外探究课、开合班组课、线上直播课、双线双师融合课。

  以上提及的新课标主张,与行远小学的多课型混搭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教育远见,是课改的新思维新路径,将营建课程实施的新生态,导引基础教育朝向更辽阔处迈进。

  (作者邹贤莲系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校长)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