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认为,在全面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应强化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教育教学有效闭环,打造沉浸式育人场,进而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近两年来,昌邑市围子街道成立了“家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由昌邑市齐鲁名校长、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担纲,全面开展家校社三方育人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三三二二”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
三支队伍
——促进家校社育人提档升级
校长领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团队,成员以学校家庭教育总协调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职责明确,分工具体,成为支持家庭教育的主力军。
社区领队。成立社区(村委)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主要成员是社区(村委)负责人、爱心企业人士、家委会志愿者,成为支持家校社共育的社会力量。
家长领队。成立班级家庭教育育人队伍,成员为班主任、任课教师、家委会成员和家庭教育热心志愿者,为进一步个性化和细致化开展家庭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项举措
——推动家庭教育创新发展
一个中心,多片联动。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工作室为中心,根据学校区域布局,划分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联系片区,通过实地观摩和现场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在各个片区选树典型,提升了育人专业引领。
强化培训,全面指导。加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家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庭教育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教师积极报名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加强沟通,深度链接。强化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建设。各个片区每学期集中开展两次班主任家校共育技能培训,全域启动,全员参与。根据各片区情况,开展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指导和研修活动,使培训更接地气、更具实践性。
两处专场
——搭建家长教师成长平台
“家长夜校”专场。为满足家长学习需要,各中小学、幼儿园组建了不同形式的“家长夜校”。在家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夜校积极研发家庭教育特色课程,形成了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家长遇到的多数问题,都能在课程中找到答案。夜校搭建了一个家校交流、家长成长的良好平台,教师和家长共读共研,密切了家校关系,也找到了合育的良好路径。
“新父母学堂”专场。为加强同社区(村委)的互动交流,各学校根据招生区域在所辖社区(村委)设立了“新父母学堂”。学校家庭教育育人团队定期到社区(村委)开展家庭教育送课下乡活动,对特殊学生进行家访和帮扶,协同社区(村委)负责人、爱心人士及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一起举办基于问题解决的专场活动,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两项开放
——强化家校社共同管理
“两委”发力,开放校园。围子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各学校、幼儿园分别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同时根据乡村老人带孩子的基本现实,在各学校、幼儿园建立“祖辈家委会”,引导孩子的祖辈也参与学校教育。通过学校开放日、接待日、家长会、志愿服务等活动,“祖辈家委会”和家长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提出意见建议。
开放岗位,“双岗”参与。校外设立家长执勤岗,为学生上下学提供护路服务。校内设立监督岗,实现家长对学校管理活动的即时监督。“双岗”的设立让家长真正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校教育坚定的同路人。
自家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总体规划、有效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及各类社会活动的同时,围子街道将家校社共育列入各学校、幼儿园年度考核,提高了学校创新家校社共育模式的积极性,通过随机督查和公开评优,加强了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实。
近年来,围子街道辖区有一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一所被评为“潍坊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家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家校社共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他学校办学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家校关系和谐有温度。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使当地成为乡村教育的样本镇。
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期,昌邑市把家庭教育作为提质培优的根本,致力建立完整、高效、协同的育人体系,全面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强有力的协同育人合力,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氛围,形成了家校社共育可借鉴、可推广的昌邑经验和昌邑模式,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付秀英 徐士毅 姜勇 孙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