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始建于1951年2月,时名“平原省朝城初级中学”,1956年4月更名为“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目前,学校共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0余人。现有教职工221名,其中高级教师33人、研究生学历1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家庭教育名师2人、水城名师2人、水城名班主任1人。
莘县二中秉持“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不放弃每名学生,让所有学生成功”为宗旨,确立了“立德明志、正身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求实、严谨、创新”的校风、“严谨治学、学高敬业、教学相长、改革创新”的教风和“勤奋励志、乐学自信、循序渐进、全面发展”的学风。
近年来,莘县二中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创新并系统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把德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1+N”育人机制,用心灵培育心灵,提升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元内涵:全人员全过程全领域,全面呵护学生的成长
“1+N”育人机制主要包含“全人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领域育人”3个方面的内容。通过“1+N”机制,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始终,对学生成长全面呵护与帮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使每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完善普通高中的育人体系,建立普通高中立德树人的实施机制与路径。
1.全人员育人: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全人员”体现在所有教师都担任导师,采用“1+N”的形式,一位教师负责10至15名学生,运用导心、导学、导行策略,对所负责学生进行指导。上至校领导,下至普通教职员工,都担任学生“导师”,都参与育人。每个班由班主任担任“主任导师”,其他任课教师担任“导师”。主任导师和导师均负责所执教班级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小组,对学生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等各个育人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扶。
导师在履行育人职责时采用“三导”策略,即导心、导学、导行。“导心”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时为学生疏解心理问题,使其健康阳光地生活与成长。“导学”包括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学习。“导行”指导师引导学生把优良品质落实到学习、生活中去,从小事做起,践行美德雅行。例如,通过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到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尊老敬老的优秀品质等。
2.全过程育人:无缝管理,关注细节
“全过程”是指导师的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导师将育人工作开展至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和高中阶段成长的全过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呵护与帮扶。导师通过活动指导、沟通交流、参加由主任导师牵头组织的班教导会、进行育人集体备课活动等,将育人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3.全领域育人:显隐结合,四位一体
“全领域”主要是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育人功能,形成课堂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四位一体、显隐结合的育人网络,全方位开展育人工作。其中课堂育人是基础,活动育人是关键,评价育人是导向,文化育人是保障。
实施路径:进一步制定九大策略,定主题建机制促实施
学校通过九大策略保障“1+N”育人机制落到实处,具体包括:学校进行顶层设计,确立阶段性育人主题;每周召开班级导师组会议,对育人工作进行总结部署;每周开展主题班会,导师轮流主持;每天组织活动课,导师全程参与;学生每天书写《成长册》,导师每周两次批阅;导师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每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导师每学期与每名家长进行交流,形成育人合力;健全德育评价体系,保障育人工作顺利实施。
1.发挥顶层设计作用,确立阶段性育人主题
学校进行顶层设计,成立“德育研究室”,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育人目标,规划育人主题。例如,学校的育人目标为“成人、成才、成功”,根据高中3年划分3个阶段,高一为“起跑线”,高二为“成长线”,高三为“冲刺线”,并在每一学年按照课程模块设置育人主题,以高一年级为例,在第一学期确立了8个主题,如理想目标、文明规范、集体荣誉等,每3周一个主题,所有的育人工作都围绕主题展开。
2.定期召开导师组会议,总结部署育人工作
导师组会议在每周日晚上进行,由主任导师组织开展。会上,每名导师都要介绍育人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开展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根据本周育人主题,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立本周主题班会、活动课等具体内容。
3.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增进感情提升效果
主题班会在导师组会议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每周一下午召开,主持班会的导师围绕既定主题,根据导师组会议的安排部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师生互动交流。由导师主持的互动式主题班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提升了育人效果。
4.组织开展活动课,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根据导师组会议的计划,每天下午导师都要组织开展活动课,导师需全程参与。在活动形式方面,每天都有所不同,如师生谈话、体育活动、学习研究、励志游戏等,以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其功用,促进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活动过程中,导师要注意做好活动记录,比如活动的照片、视频和总结笔记等,以便学校检查和表彰。
5.学生书写《成长册》,导师每周两次批阅
每天晚自修的最后20分钟,学生填写《成长册》,总结其一天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收获。导师每周对本育人小组学生的《成长册》进行两次书面批阅,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和指导,达到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和沟通。
6.面对面交流,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每周导师通过批阅《成长册》、参与活动课、日常观察等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发现其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他们面对面沟通交流,进行重点帮扶。交流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力争切中肯綮。沟通交流结束后,学生填写《谈话记录表》,真实记录交流心得。
7.师生共读经典著作,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学校发动全体导师和所带导师组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在每天晚饭后40分钟的公共读书时间里,导师与本导师组学生统一内容、统一进度进行阅读,其间在学校搭建的“教与学平台”阅读交流区随时进行线上阅读心得或阅读感悟交流,导师力争做到对学生疑问有疑必答、对学生发的帖子有帖必回,同时导师还负责向导师组成员推荐优秀阅读心得或阅读感悟。此外,每天开展一次“读后感演讲”,每周开展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知识(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师生养成读书习惯,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
8.定期加强家校沟通,双方合作形成合力
导师每学期要与本组学生家长进行至少两次的电话交流,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情况,通报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需与家长配合才能解决的问题,导师需认真征求家长意见,与家长进行共同教育。
每学期导师要对本组学生进行家访,以“走亲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向家长进行汇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家中的表现,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生由于受到来自导师的全方位关爱,他们的学习与进步动力空前高涨,学生变得好学、乐学、会学,学习风气日趋浓厚,学业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学生在“做人”方面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他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感恩家长、感恩教师、感恩学校;他们学会了凡事积极进取,能做到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亲近真善美,远离假恶丑,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他们内心充满“正能量”,将自己的人生角色扮演得越来越生动鲜活,他们越来越积极向上、乐观自信。
9.健全德育评价体系,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完善评价机制,及时总结,表彰优秀,促进育人工作。每周末,学校综合各导师组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各方面的量化情况,对各导师组进行评价,在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上进行表彰,并为表现优秀的导师组举行晋级仪式。每个月,年级综合各班所有导师组的量化结果,对全体导师组作出评价,并对优秀导师组进行表彰,如校园媒体表扬、外出游学等。每个学期末,学校要对各年级表现优秀的导师组、导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育人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
自2008年开始,莘县第二中学立足学校实际,创造性地提出“1+N”育人机制,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2014年,“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育人模式被山东省教科院评为“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一等奖”;2018年,莘县二中“实施‘1+N’育人,促进精细化管理”德育工作经验入选国家教育部门“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2021年3月,莘县二中“‘1+N’育人实施方案”入选山东省2021年普通中小学校优秀德育实施方案名单;同年4月,莘县二中“实施‘1+N’育人,促学生健康成长”被评为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
今后,莘县第二中学将在“1+N”育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改革,进一步发挥课程、教学等各方面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创新落实“五育并举”,扎实推进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刘云侠 段章华 崔友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