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完善机制做好个性化课后辅导工作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全面实施课后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学生课后托管和综合素质培养两大问题。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家长对课后服务呈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尤其是学科类校外培训的严格治理和监管,社会教育焦虑明显降温。但也有部分家长尤其是一些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家长,焦虑感更为突出,少数家长唯恐孩子长期“掉队”,千方百计安排孩子参加校外违规学科类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外培训治理的效果和人民群众对“双减”的满意度。

  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课后辅导,是将“双减”落地落实落细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将针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列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辅导工作,从而满足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做好校内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课后辅导,能够有效减少家长让孩子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的冲动。目前,全国很多地区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完成转型,但仍有少数家长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寻找违规培训机构或个人,让孩子参加“一对一”“众筹私教”等违规培训,不但破坏了国家“双减”有关政策,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由此产生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小觑。让家长产生参加学科类培训冲动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家长觉得孩子在校内某个学科学着吃力或“跟不上”。只有利用课后服务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科学化、制度化,才能帮助消除家长顾虑,不再让孩子参加违规学科类培训,让隐藏在居民小区的“地下”违规培训没有生存的空间。

  做好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配套政策必须跟上。甄别和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关键是压实学校、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三者的责任。对于承担辅导任务的学科教师,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时予以应有的补助和奖励,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各地已经陆续建立了财政基本保障、家庭适当分担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素质拓展类课后服务可以本着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收取一定的服务性收费,部分由引入的优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或社会志愿者及公益组织承担,从而为学校安排更多学科教师在课后服务时间承担起学习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工作创造了条件。

  做好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课后辅导,还需要坚决防止个别学校借此变相补课和上新课,同时避免将学习有困难学生以“学困生”或“后进生”等名称标签化。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建立相应的制度措施,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辅导工作定期进行审核把关,教研部门应建立巡回指导制度,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甄别、辅导和退出等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学校应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将学习有困难学生参加课后辅导情况及时向家长通报,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抓好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是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减少校外培训行为、增强家校育人合力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将“双减”落地落实,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刘殿波系河北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处长)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