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广东开放大学“混合多元 学养结合”创新老年教育模式

  广东开放大学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并具有学位授予权的新型高等学校,既承担本科高校学历教育职能,又履行推动全省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长期致力于发展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各类型教育,为广东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以来,老年教育被纳入学校发展战略任务,占据办学主导地位。学校聚焦老年教育存在的理念滞后、主体单一、内容过时、供给不足、手段单一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混合多元、学养结合’老年教育模式”,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远程开放教育卓越贡献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奖项。广东开放大学老年教育模式为新时代老年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和实践范例,被广东省政府部门写入政策文件在全省推广应用。

  理念先导

  厘清老年教育发展思路

  学校深刻认识到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着力明确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实现老年教育改革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对标党的教育方针,以此推动老年教育发展的理念升华和实践创新,使得老年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老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在遵循“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基础上,确立了“面向人人,适合人人,将学习融入养老全过程”的老年教育办学理念。学校老年教育工作思路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学习需求为导向,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的,加快建设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老年开放教育体系,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推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的实现。

  示范引领

  实现老年教育高品质发展

  老年教育在我国尚属新兴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系统内机构办老年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挑战。学校勇做“首尝螃蟹的人”,从2004年起开办涉老专业,参与国家教育部门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广东省政府部门关于大力推动老年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广东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等重要政策法规的编研任务。2019年5月,学校获批加挂广东老年大学的牌子。广东老年大学是依托广东开放大学设立的一所面向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新型老年大学,坚持高规格、高标准、高投入、高水平的办校原则,重点将广州主校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示范基地,努力打造一艘“广东老年教育航空母舰”。学校不断提升老年大学办学基础能力,在广州市中心区域购置一座6300平方米大楼作为主校区办学场地,建有舞蹈室、瑜伽室、歌唱室、书画室、电脑室、钢琴室和多媒体课室等功能课室,设置有分层次、多类别的课程体系,面向社会聘请了一批有资质、有社会名望的优秀教师。学校牵头联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31家院校、行企,于2017年建成老年教育省级教学资源库,并在2019年立项为职业教育国家资源库。

  2021年,广东老年大学及广东老年大学佛山分校、东莞分校、中山分校、江门分校、肇庆分校、汕头分校、顺德分校、陆丰分校等被立项为“广东省老年大学示范校”建设项目。广东老年大学的办学经验及成果在全国老年教育工作座谈会、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老年教育国际研讨会、全国老年教育“绿舟”高峰论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峰会等国际、国内高端会议上被推介宣传。学校承接了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级老年教育工作专题培训。学校老年教育办学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

  体系聚力

  提高老年教育城乡覆盖面

  广东开放大学实行体系办学,拥有一个包含19所市级开放大学、69所县级开放大学、10余所合作办学分校的庞大办学网络,形成了覆盖全省城乡和部分行业的办学体系,可以将优质终身学习资源便捷地输送到城乡、社区和企业,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学校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体系办学独有优势,建强体系、凝聚合力、整合资源,促进全省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老年教育的协同发展。

  学校大力实施“老年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推动基层开放大学设立区域老年大学,全面发展老年教育,延伸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扩大教学资源供给,提高办学服务能力。目前,广东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大部分市、县级开放大学都设立了老年大学分校。学校重视指导基层开放大学深化老年教育内涵发展,获得首届广东省继续教育类教育教学成果奖半数以上奖项,成功立项11所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各自成为所在区域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优秀示范。学校多方位激发体系发展老年教育动力,制定与完善基层开放大学绩效考核办法,增强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和支持基层开放大学聚焦学习型社会建设、老龄化社会积极应对的需求,融入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助推加快区域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利用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挂设的便利条件,促进各基层开放大学积极参与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试点,鼓励老年人申请开设终身学习账户,为老年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化服务,丰富老年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在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之外,学校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整合利用文旅、新时代文明实践、农业农村领域资源,推动老年教育办学网络下沉到乡镇、延伸到村居,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至今,广东老年大学及各市县分校共计服务2600万老年人。

  技术融合

  推行老年教育混合教学

  依托开放大学信息技术、资源平台等优势,学校大力推动老年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参与主体、课程内容、传播渠道、表现形式等多元化,保障老年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校开发广东终身学习网,重点服务老年人线上学习,资源量达6.63万学时,今后广东终身学习网拟建成汇聚各类优质学习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全媒体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广东老年大学建立门户网站,开设“在线学堂”“图书馆”,其中“在线学堂”提供音乐类、器乐类、舞蹈形体类、美术书法类、人文修养类、体育保健类等六大类共计300多门视频学习课程资源;“图书馆”链接有电子书刊(3万多本图书、4000多种期刊、200多种报纸)、音乐欣赏(收藏全球98%的古典音乐,总计约200万首曲目)、名师讲坛(名师、院士专题课程6000多门,总计10万多集)等大型数字学习资源平台。广东老年大学还建有手机朗读资源3万多种。学校开发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老年大学教学管理平台”,实现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高效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数字学习资源为支撑,应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微信直播、抖音、钉钉等渠道,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满足老年学员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积累了支持居家学习的丰富实践经验。学校启动实施老年教育“智慧助老”专题行动,开办老年人运用智能手机培训班、手机摄影与制作班等智能技术应用主题系列课程班,开发设计了“智慧金融‘漫漫’说”等系列微课程,助力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学校“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获得国家教育部门立项。学校通过技术融合有力地提升了老年教育服务的“速度”和“温度”。

  学养结合

  提供适需适用老年教育服务

  学校倡导以全纳教育理念开展“健康、快乐、时尚”老年教育,实现“学养结合、以课养心”,培养“健康老人、快乐老人、时尚老人”。根据老年人需求和特点,形成“融合·混合·适合”的老年教育开放式课程开发和应用模式,邀请名家名师开发设计太极拳、粤剧、旗袍、中医养生、中老年人健康、旅游摄影等极具特色的教学内容,通过录课等多元形式,将优质课程惠及更多老年群体。学校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等共同开发的“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居家学养结合云服务平台”,成功研制“李秘书”智能终端盒子,为老年人配备学习、健康、生活、情感和安全5位“秘书”,开展老年教育、健康评估、养生知识等66项贴心服务,同时还提供点歌、点课、电影等个性化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居家学习需求,全国老年人用户近400万,服务约1.5亿人次。学校与全国知名高校、金融机构、医院、行业协会等合作,开展老年思政教育、老年金融消费、老年养生、自救互救、戏曲文化、海洋知识等优质特色资源进社区,受益面覆盖100多万老年人。学校通过推行适需适用的“学养结合”办学举措,精心编织“老年学习保障网”,帮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学科助推

  打造老年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高地

  学校高度重视老年教育科研工作,获设广东省学习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以及广东康养文化科普基地、广东数字化老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省级科普基地,立项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项目、省科技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等一批老年教育科研课题。学校于2021年获批广东省首个“老年学”重点学科,形成了以“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教育、老年人权益保障、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人投资与经济”为五方向,以省级重点学科“老年学”、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双核心,以广东老年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和省级教学资源库、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为三平台,以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等为延伸的“老年学”学科生态,凸显出较强的科研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为高起点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办学基础。近年来,学校已培养培训相关专业人才近万人。目前,学校正以打造广东省首家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为抓手,矢志成为全国老年学的人才培养高地、社会服务创新研发基地和政策研究中心。

  (刘文清 吴结 潘美意 王斯维 郑智源 郑炜君君)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