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作文备考
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展示思维的力量,写出思想丰富的文章,是高考前作文备考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矛盾组合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考场环境下更好地发挥思维的功效。
作文中的矛盾组合法,也叫异类组合法,是一种综合运用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来组织材料的思维方法。矛盾产生冲突,冲突产生张力。但凡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力量或意义的地方,就存在着张力。这种矛盾组合法不仅适用于戏剧文学,在一般的文章中亦可运用。社会生活总是充满矛盾的,如果考生写作文时能有意识地将矛盾冲突的几种不和谐的元素,在矛盾对立统一的基础上,有机地建构成和谐又完整的意义单位,就能使文章的意义产生扩张感,从而达到意蕴深远、韵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笔者以2007年高考四川卷的满分作文《一步与一生》为例,来具体阐述矛盾组合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的技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迈出的每一步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重大影响。
在正确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史铁生在二十几岁即遭遇下肢瘫痪,他想到了自杀,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从死亡边缘挣扎出来。如果他不从死亡的边缘跨出一步,他的一生可能要因此改写。司马迁遭受宫刑,这真是奇耻大辱,他也想到了死,可是,他又想:“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最终,他从屈辱中跨出了一步,写出了鸿篇巨制《史记》,成就了辉煌的一生。
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一步,你只能品尝苦果。成克杰身为人民公仆,不想着兢兢业业地工作,却贪图享受,生活腐化。如果他不在腐化的生活道路上迈出一步,他怎么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马加爵作为一个贫穷人家走出的大学生,不思学业有成,从而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却因为一点点小恩怨伺机报复。如果他不在报复的路上迈出一步,怎么会有伏法抵罪的结局?古语云:“一步错,步步错。”“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些用血泪写成的话里包含着多少深刻的教训啊!
不过,“一步错”真的就“步步错”吗?“一失足”真的就“千古恨”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又给我们重新振作的勇气,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廉颇身为赵国重臣、一代名将,却为名利与蔺相如相争,不能不说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可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越王勾践失去自己的国家,自己也沦为奴隶,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再英勇的人也要低下头了吧?可是,勾践却能“卧薪尝胆”,积蓄国力,最终一洗国耻。反之,一帆风顺的人如果不慎重自己的脚下,也可能功亏一篑,毁了自己的一生。陈良宇能坐上上海市委书记的位子,他的仕途不可说不顺畅,可是,身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不能为人民谋福利,反而以权谋私,最后前功尽弃,落得晚景凄凉。同样下场的还有北京市原副市长王宝森,他可能想到为革命工作一辈子了,再不享受可能没机会了,所以在后期的生活中极端腐化,最终因晚节不保而畏罪自杀。
由此看来,我们不可不慎重我们脚下的每一步啊!因为,你迈出的每一步对你的一生都可能有重大的影响。让我们都一路走好吧!一路走好,不仅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幸福,也可以给自己身边的家人带去幸福,还可以造福社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如果你在错误的道路上不小心跨出了一步,你也不必惊慌,只要你知错能改,你同样可以赢得一生幸福!
这篇满分佳作充满了智慧与活力,也体现了作者思想认识的深刻与丰富。它主要运用了矛盾组合法来组织材料、建构文章,几乎通篇内容都充满了矛盾的链接,其运用的策略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正反材料并举法。就整体而言,史铁生和司马迁是正面材料,成克杰与马加爵是反面材料,这样正反并举,有力地证明了“一步对一生会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这四则材料的内部,也同样分别运用了正反并举法:史铁生跨出死亡边缘与假如没有跨出死亡边缘,司马迁想到死亡与成就辉煌;成克杰贪图享受与假若没有在腐化的道路上迈出一步,马加爵伺机报复与若不报复。这些对立的材料并举在一起,就水到渠成地阐明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血泪教训。正反材料并举,往往能够使事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引人深思、促人警醒的表达效果。
逻辑与反逻辑组合法。逻辑与反逻辑的组合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逻辑”是指符合一般生活原理的思想认识,而“反逻辑”则是指超越常人生活经验的思想认识,运用矛盾组合法组织材料,能够扩大作文的意义空间,容纳深厚的社会内涵。
上面这篇作文在表现正面逻辑材料的基础上,又大胆地运用了反逻辑的材料:“不过,‘一步错’,真的就‘步步错’吗?‘一失足’真的就‘千古恨’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又给我们重新振作的勇气,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一失足成千古恨”是符合一般思维逻辑的认识,而重新振作又可以成就人生辉煌则是超越常人的思想,是一种“反弹琵琶”的构思,将这两方面的材料组合起来,就能够将作文的思想认识引向深入,从而拓展作文的内涵。
抑扬转换法。作文开头先扬“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观点,而后又采取抑的方法,批评它的不科学性,阐明“一失足未必就会千古恨”的道理。作文在抑扬转换的过程中,同构了两种思想,深化了文章的内涵,表现了内容的复杂性,增强了文章的意蕴。
证真与证伪同置法。在议论文写作当中,一般考生都是列举正面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真命题,采取的是自圆其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逻辑,应该说是不严密的,因为它往往经不起反例的攻击。如果我们能够从反面来证明观点的虚伪处,那么,这样的作文则常常表现为思维严密、思想深刻,充满着辩证思辨的力量。这篇作文就恰当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运用四则材料来证明“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观点,后面又用了反面材料来证明“一失足成千古恨”不一定正确,或者说一失足不一定就千古恨了。这样行文,不仅别出心裁,而且思想深刻,彰显了文章逻辑的魅力。
(作者黄荣光系海南省洋浦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