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后,各地积极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取得明显成效。“双减”不仅是教育系统之事,更是全国、全社会重要之事,是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政策安排。我们要跳出教育,从更高站位、更宏大视野深刻理解“双减”的重大意义,树立“双减”是全社会之大事的鲜明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双减”的社会动员、落实好“双减”的社会责任,确保“双减”工作得到系统推进。
我们要深刻认识“双减”的重大意义。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双减”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发展,更是影响国民的生息繁衍、关系中华民族的千秋大计。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在武器和物资保障远远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取胜,靠的是必胜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钢铁般的身体。一系列实践证明,在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是人的精神、能力与素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多项体质指标检查结果不理想,意志品质有待磨砺。一个人身体素质不好,既影响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也对家庭和后代产生不良影响。若一代人如此,则影响一个民族的繁衍。因此,在新时代不光要优生优育,还要优养优教,把广大青少年从繁重的作业和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加强身体锻炼,磨砺意志品质,度过金色童年。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双减”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培训机构遍地开花,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助长了中小学校“抢夺优质生源”违规招生等不良风气,扰乱了教育正常发展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部分培训机构甚至被资本绑架,通过不正当竞争获取利益,侵蚀社会公平正义。“双减”的根本是从源头上遏制“掐尖”“刷题”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不能让“抢跑者获利,遵守规则者受伤”。因此,落实“双减”,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构建良好教育生态,营造良好和谐的人才成长氛围,以强有力的治理措施整治培训机构乱象及其对学校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广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社会充满希望。
从改革逻辑的角度看,“双减”是推动教育领域重大改革落地的关键一招。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教育领域的诸多改革中,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是最核心的环节,也是最不易攻克的难关,这需要我们找到改革突破口撬动整体改革。“双减”正是从小切口介入进而牵动全局的重大改革。因此,当前需要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审视“双减”的实践价值,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乃至全社会形成思想共识。另外,“双减”将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唤醒教师的教育情怀,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双减”反推教师发展,以教师发展促进育人模式的转变。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第一,社会有树立正确导向的责任。落实“双减”,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由于一线教育教学深受评价指挥棒的影响,“双减”政策出台后,社会各界仍对政策的意义、内涵和落实路径缺乏完整、清晰、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家长群体焦虑感较重。因此,统一思想认识,形成社会共识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一是要重视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建设,加强对“双减”等教育改革的宣讲阐述,对家长进行深入的引导,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树立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始终把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领摆在首要位置,做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引导全社会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上发力。三是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正确导向,不唯分数,不唯考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别是要补齐劳动教育、美育的短板,形成多元的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选拔机制。四是要树立优质均衡的发展导向,不迷信重点校,不搞尖子班,政府下决心办好每一所学校,社会舆论不炒作名校,学校不被外在利益“绑架”,真正形成就近上学的好态势。
第二,社会有供给丰富资源的责任。落实“双减”,要加强公益性社会资源建设并向青少年免费开放。“双减”把家庭教育真正还给家长。“双减”之前,家长疲于应对孩子的作业和校外培训。“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开始深刻思考如何真正做好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需要家长在周末、节假日等抽出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做到“六多”,即多陪孩子在图书馆阅读科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帮助孩子积淀人文底蕴;多与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如与动物互动,走进田野、山川、河流等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多引导孩子动手,如简单的安装、整理、收纳、维修、烹饪等家务劳动,让孩子独立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提高动手能力和责任心;多与孩子一起走进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各类科学文化艺术场所,让孩子接受审美熏陶和感受科技的力量;多引导孩子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与孩子一起运动,如跑步、打球等适合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运动,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上述大部分亲子教育活动需要丰富的社会资源支撑,这就对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建设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大力推进博物馆、艺术馆、体育场馆、自然公园等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构建社会公益资源对学生免费开放机制。
第三,社会有治理成长环境的责任。落实“双减”,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网络环境治理。“双减”实施后,学生的课余时间怎么安排是一个新课题。青少年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必须加强对其课余时间的监管,引导其合理规划时间、安排课余生活。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监管,一味放任,学生极有可能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据医学研究,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极强的吸引力,并使人产生精神依赖,长时间沉溺于此会导致神经紊乱,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在“双减”落实中必须配套做好网络环境治理工作,有效防止网络游戏占领学生课余时间,侵蚀学生的身体、大脑和心灵。首先,要引导互联网相关企业加强自我规范,切实担当社会责任,站稳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立场,不以青少年群体为盈利对象。同时,文化及网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治理,严格禁止低俗、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在网络上传播,严格查处发布不良信息的平台,不允许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内容有生存空间。
第四,社会有参与学生发展的责任。落实“双减”,要发挥好社区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社区是学校、家庭之外的“第三课堂”。首先,社区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的责任。社区作为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最前沿,是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启蒙教育的主阵地。社区要发挥好自身作用,面向辖区内的青少年开展道德、法治、国防、环境、习俗、健康等方面的公民教育,如设立社区开放日,经常性组织公益活动等,吸引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培养其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能力。其次,社区要加强文化建设,如开设公益图书馆、书报亭、棋艺室等,让少年儿童有地方进行学习和娱乐,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再其次,社区要配置完善的体育活动设施,提供充足活动场地,满足社区内儿童锻炼、游戏的需求,同时加强社区环境治理,禁止经营性摊位及停车位等抢占活动空间。
(作者范卿泽 赵文朝 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新时代重庆市基础教育教研转型发展研究”[2020-ZD-0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