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学科类培训要减,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
作业量要减,教学质量会不会降?
在“双减”政策提出的时代命题前,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对的还有更多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中学教师那里,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
对此,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师生的解答会是什么?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启示1】
多彩课程让学生走出书山题海
下课铃声一响,福州一中的校园沸腾起来。
每个篮球架下都有学生运球、跳投、抢篮板;一旁的排球场上也开赛了;羽毛球网供不应求,学生自己画线……
在福州一中初中部体育教师王单绮眼里,“学生满场跑”的课间是最美的风景。“到了中学,许多学校都把课间时间用来学习,安安静静,而我们的孩子运动到最后一分钟。”王单绮说。
如何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也是留给学校作答的巨大空间。在福州一中,这个答案是——无体艺,不福一。
以体育为例,该校不仅按国家要求开足课程,还细分为足球、游泳、武术等13个项目。“有的学校只教体育中考要考的项目,我们全教,现在还增加了身体素质训练、健康知识。”王单绮说。
福州一中校长蔡辉森告诉记者:“在福州一中,学生其实没有‘多余的时间’,因为可供他们选择的课程与活动太丰富了。”
啦啦操、武术、京剧、书画、天文、话剧……目前初高中部共开设50个社团和26个兴趣小组。初中部打造了人工智能融合课程、心理素养融合课程等拓展课程,高中部开设“中华文明史”“爱国主义教育”等10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构筑起多元的课程体系。
结果是,当许多同龄人苦于题海战术时,福州一中的学生畅快地拥抱青春,以兴趣与热爱开辟未来——
校友冯瑞、刘啸峰、吴其瑾将名字写在浩瀚宇宙,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用他们的名字分别命名3颗小行星,以表彰他们对航天事业的贡献;
初中部人工智能编程兴趣小组的陈挚,刚刚申请到“基于人体关键点的平板支撑姿势纠正工具软件”著作权;
民族管弦乐团、三牧之声合唱团在各级音乐会、艺术节上屡获佳绩,走向世界舞台;
体育教研组里挂满奖状奖牌,学生们都说:“体育组是开金铺的!”
……
“多样的课程资源,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使他们走出书山题海,拥有积极向上、充实多彩的人生。”在福州一中副校长苏健看来,选择的多样化不仅指向学生当前的核心素养,更让学生拥有发现爱好、发掘潜能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内核是理念。”蔡辉森说,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历任校领导和教师接续努力,让理想成为现实。
【启示2】
个性化培养拓宽学生成长路
“家里煮了一锅汤,要试一试咸淡,爸爸妈妈需要喝一整碗吗?”
初中部数学教师林张云“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课上,穿插着诸如“喝汤”的生活案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们意识到,不仅学生要提质减负,学校教育更要提质。“备课时间更长了”是教师们普遍的感受。
在数学教研组,备课时刻在进行。教师在聊天中共享各班情况,并随手记下错题、难题,讨论原因;每周还要开展阶段性讨论与总结;信息化软件助力教师分析学情。“老师将日常练习中错误率高的题目摘出来形成‘周练’,从而有效减少重复性作业,更有针对性。”初中部数学组负责人陈婷说。
为了进一步提质增效,学校要求各学科都要设计分层的、实践性的作业,并展示“好设计”,以供教师之间相互启发。例如,英语翻译题设置了英译汉、汉译英两个梯度,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为英语电影配音。在课后服务中,同样贯彻“精准分层”模式。
“现在,学生学习兴趣更高了,学习成绩提升了,正向循环也就开始了。”福州一中初中部教务处负责人、英语教师叶秀秀说。
而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更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底层建筑”。
课间,初二学生范梓祺走进教师办公室。“叶老师,这卷子有点难,我能只做一篇阅读理解吗?”
“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作为范梓祺的导师,叶秀秀为他量身打造了全科跟进成长计划。一年前内向的男孩如今成为“跑办公室最勤的学生”,对话也从导师“你问我答”转变为他主动与各科老师热烈讨论。
2012年,福州一中开始实行导师制。教师和学生结对,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兴趣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内驱力,健康成长。“导师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变得更善于提问,乐于交流。”叶秀秀说。
这些年,教师们听到的学生心声越来越多,因材施教也水到渠成。
福州一中的经验是否可以复制?
“当然。”蔡辉森认为,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其次,将因材施教作为常态化工作;再其次,建立激励和反馈机制。“提质增效归根到底是教师能力的提升,这需要学校强化集体备课和教研,重视课题研究,还要为教师提供更多高层次培训、交流的机会。”
谈到减负带来的家长焦虑,蔡辉森坦言:“减负和升学不是一道对立的选择题,关键是找到平衡的度。比起题海战术的揠苗助长,教育者更应该意识到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
【启示3】
长远目标培育追梦赤子心
2022年春季学期,疫情打断了线下教学。福州一中的线上美育课,涌现出一系列感人作品:有学生原创诗歌,感谢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有学生配乐诗朗诵,为即将中考的学长学姐加油;还有学生通过演奏乐器、歌唱、舞蹈来表达迎接春天的心境。
音乐教师张曦文每次浏览学生作品都感动不已。“我们精心设计了‘春光可期’‘战疫必胜’‘中考加油’3个主题的美育作业,希望同学们居家期间也能感受正能量。”张曦文说,教师还专门为学生颁发了“音乐才子奖”“音乐佳人奖”“表演大师奖”等,以肯定他们的用心。
“要用更多元的视角评价学生,‘双减’正在加快这场教育转型。”张曦文发现,随着学业负担的减轻,更多学生参加到艺术活动中,“孩子们在生活中就能浸润于美,用美感染他人”。
在福州一中的育人目标里,“终点”不在中高考,而在更远的地方——“为天下人谋永福”。这是福州一中的办学宗旨,是1905届校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在《与妻书》中的名句。
对中学生而言,这样的目标是否太遥远?
蔡辉森认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应该成就受教育者的幸福;教育应该给他人带去幸福;教育应该为国家富强谋福,为世界太平谋福。“我们的孩子是未来的祖国建设者和民族复兴者,他们受到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助力学生发展得更高远、更宽阔的平台。”
这样的平台已搭建起来——学校请来院士、专家作讲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开设体验课程;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开展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入选“世界顶尖科学教育联盟实验基地校”、首批“全国英才计划中学培养基地”,成为国内首个赴国外参加国际环境保护志愿活动的中学团队……
“如今,‘双减’让更多教育者和家长意识到,要用更长远的眼光,引导学生追逐更远大的理想。”苏健认为,政策带来了新机遇。
“闽山苍翠水萦回,美哉伟哉我福中。正谊凤池托迹古,此班人物甲南东……”诞生于烽火中的福州一中校歌,传唱百年。一代又一代福州一中学子高唱着理想,更传承着将青春融入家国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