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对接地区企业转型升级需求,从2017年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实施“3+3”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项目。该项目中职阶段专业为电气技术应用,高职阶段对接专业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阶段专业人才培养各有侧重,实习一体设计、有序衔接,实现了学生从专项能力到综合能力、从技能训练到技术技能并重的阶梯式能力培养。
一体化设计实习方案,三导师团队协同育人
两所院校从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入手,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基地遴选、实习岗位确定、实习考核目标设定等工作展开研讨,共享互通企业资源,共同开发学生实习岗位,着力加强产教深度融合的一体化设计,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率达到100%。
在中职阶段,共安排了3个月的岗位实习,重在强化学生电气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等技能;在高职阶段,安排了累计6个月的专业认识实习和企业顶岗实习,重在强化学生电气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的维护、技术改造、系统集成能力。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企业实习内容、目标达成方面完全对接,实现了学生毕业即就业、实习即上岗的培养目标。同时,两校一体化设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考核方案,中职阶段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高职阶段取得维修电工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报考其他中级工职业资格。
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两校的思政导师和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组成“三导师”团队,明确各方导师职责,精细划分各方责任。思政导师主要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担任,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强调意识形态管理,加强思政教育;专业导师主要负责技术安全等业务教育;企业导师主要负责操作规范与安全生产、职业精神养成教育以及企业文化熏陶,“三导师”协同育人,共同创建学生实习安全环境。学生对整个实习安排及学习过程满意率保持在98.3%,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满意率达到99.6%。
系统构建“五主体四循环”实习管理制度体系
两所院校共同构建了“五主体四循环”模式,系统设计实习管理制度体系。
两所院校明确政府、企业、学校、专业、学生五方实习责任主体的角色分工,将政府政策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学校机制保障、专业安全实施、学生安全素养达成等关键责权内容写入学校实习工作管理文件。实习企业在安排岗位时,统筹兼顾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如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中职阶段安排的主要岗位有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电气设备、自动化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在高职阶段安排的主要岗位有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安装及技术改造等。
借鉴PDCA模型,两所院校按“岗前培训、安全日报、风险研判、总结反馈”设计系列制度,形成实习基地考察报告、实习协议、教学大纲、实习指导记录、实习周记、实习总结、成绩评定表等一整套实习过程性管理资料。
实习责任层层压紧压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两所院校共同成立实习管理领导小组,主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将实习全过程划分为“实习准备期、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实习期间、实习后期”五阶段进行管理。
在实习准备期,两所院校共同实地考察评估并形成企业考察报告,着重评估实习岗位性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安全防护等影响学生实习安全的各方面;共同聘任思政导师、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三导师,对于出现过安全事故的导师一票否决。实习学生接受学校、实习单位两轮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教育,开展基地安全教育培训会,企业对学生再实施三级安全教育,学校质控部门抽查、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实习管理。
在实习前期,校、企、生三方协商并签订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规定实习报酬和支付方式。学校为每名实习学生购买实习责任险,同时鼓励实习单位为学生购买商业保险。
在实习中期,思政导师、专业导师每周至少去实习单位一次,研判实习过程的各种安全隐患,在教务系统中填报实习指导记录。企业导师负责学生企业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操作规范与安全生产、职业精神养成,依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岗位。
在实习期间,学校质控部门和相关院系抽查实习情况,将日常管理和定期巡视相结合,使分散、复杂的实习得到有效、规范的管理。
在实习后期,“三导师”团队全面客观评价实习学生,填写绩效评估表,学生完成实习手册。
(作者周桂瑾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得燕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