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助推大湾区、“一带一路”加速“向前”

  交通强国出题 轨道交通校企协同作答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助推大湾区、“一带一路”加速“向前”

  继2021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后,前不久,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州铁职院”)毕业生丁非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获奖的还有广州铁职院教师闫娟。“精益求精”的校风一直引导着他们把技术学精、把工作做精。广州铁职院现已培养出20多名全国劳模、省级劳模。其中学校毕业生、全国劳模周树强已安全行车约4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0圈,以“零误差”的成绩勇夺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车组司机决赛冠军。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粤港澳大湾区仅有的轨道交通类公办高职院校,广州铁职院胸怀“国之大者”,以国家战略所需为主阵地,以学校特色优势为主攻点,以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为主抓手,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等轨道交通行业重要企业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共研课程体系,共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专业群崛起为打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安全、智能、绿色”发展,保障“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服务国家战略所需中彰显特色优势

  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广州肩负着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任。广州的城市轨道线路数量和里程均领跑大湾区。“十三五”期间,广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21公里。广州正努力实现与湾区城市60分钟轨道直达。“十四五”期间,大湾区将新建22条国家干线铁路、30条城际与市域铁路。

  “轨道交通产业被广州列为全市八大新兴产业之一,广州正通过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链,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和科技创新强市建设。轨道交通更是我校的血脉基因和优势特色。”广州铁职院党委书记张竹筠强调。轨道交通是区域产业、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交汇点。学校乘着广州乃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链大发展的东风,做大做强专业链。学校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更是勇攀高峰,学校王亚妮教授被聘为全国铁道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多次与全国同类院校分享专业群建设成果。

  全球领先的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正在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铺设“发展之路”。中国高铁“走出去”“智慧交通”以及“轨道上的大湾区”,都对轨道交通运维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有需求,学校有行动。广州铁职院聚焦“铁路工匠精神养成难、能工巧匠深度参与课程改革动力不足、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三大“痼疾”,校企互补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培养轨道交通智慧运维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安全大于天、质量是生命”的行业特性,要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要夯实安全与质量的基础,追求卓越。广州铁职院直面“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学校与企业各说各话”的教学难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爱党爱国、尚德守法、知行合一、团队合作作为德育重点。学校通过企业文化浸润、能工巧匠引导、系统性课程实践滋养,将劳模精神和铁路工匠精神培育贯穿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很多毕业生快速成长为全国劳模等大国工匠。劳模学长站上讲台,现身说法,引导学生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毕业生王国斌主动申请到中铁青藏集团格尔木机务段工作,服务西部发展。

  专业群与行业企业跳好协同育人“集体舞

  衡量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标准是“上岗就能上手、岗位可迁移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广州铁职院凸显行业办学特色,在长期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厚基础上,推进更加精准深入、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培养高就业率、高订单率、高对口率、高满意度、高稳定性、高薪酬的“六高”人才。

  广州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3.9%,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学生与岗位对接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学校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升级同步更新、校企育训课程资源同步建设、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体系同步重构、铁路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资源同步育人。学校通过资源体系设计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资源立体化,促进专业群集群提升,跳好协同育人“集体舞”。

  为培养能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群面向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关键岗位群,建构了“实践导向、模块化结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专业群与企业强强联合,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共同开发、实施项目式等实践性强的应用型课程模式。校企共同开发41部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8部教材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

  真刀真枪的课程需要有“真功夫”的教师来执教。如何让企业的能工巧匠从原来零散地来校作讲座、交流,转向深度参与课程改革、按课表授课?广州铁职院副校长王亚妮介绍道,学校推动校企合作由“项目合作”升级至“制度合作”。学校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互聘互派、绩效考核等制度建设,在“双师型”和“双师”结构方面“双管齐下”。近年来,来自广州地铁、广铁集团的9名劳模带领115名能工巧匠进校园,7位名师带领125名教师下企业。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技术骨干等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讲授实训类等课程。学校专业订单率逐年攀高,其中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2020届毕业生订单率达79.9%。

  “来即能战”的实操动手能力需要“练兵场”。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学生成长成才特别需要学校集聚资源、优先投入。近三年,广州铁职院投入近7000万元,政校行企共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工作室(中心、团队)”育人平台。广州铁职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建成轨道交通综合仿真实训基地,可用于实训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科技服务,实现高铁、普铁、地铁等多工种在此联合演练实训。该基地于2021年立项为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其中铁道供电技术作为专业群龙头专业,为破除“运维现场高电压、大电流风险高,设备停用检修时间短,实践教学难组织”等困难,采取“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方法,校企共建铁道智能供电综合实训中心,投资超1800万元,在校内再现铁道供电生产情境,可满足400余人的真实岗位训练需求。

  为适应行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组织的变革需求,专业群顺势而变,组合自动化、通信等专业,通过模块化课程改革,助力学生掌握人工智能、运维等多岗位知识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复合化。功到自然成,专业群2020届毕业生在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核心岗位就业的比例高达91.7%,用人单位对专业群毕业生高度满意。

  校企同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赋能添智

  原来部分轨道交通车辆使用的转向架,通用性、检修效率不高。广州铁职院与企业共同研发出轴距可调、自带动力的工艺转向架,通用性好,检修效率高,安全可靠,已投入使用。

  “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创新要先过严苛的安全关,难度更大。”校长马仁听介绍道。广州铁职院按照“提需求、报课题、育团队、共研制、做试验、真应用”的校企闭环式合作思路,与广州动车段等企业校企共建机车车辆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州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重点实验室等校企合作科研服务平台。校企还共建9个“双师”工作室和7个企业工作站,以课题建设为纽带、以企业技术难题为焦点,开展“五位一体”的教科研创活动。校企共同破解现实生产技术难题,取得13类106个国家标志性成果。校企联合开发的动车组检测机器人等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用于企业生产。

  广州铁职院着力打造“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技术技能平台。校企还共同制定推广岗位标准、培训标准、认证标准。在学校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主持下,校企等多方已完成我国高职学校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

  员工培训已成为校企相互服务、支持的重要载体。广州铁职院组建混合所有制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水平、一站式的培训服务。仅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就已为珠三角城轨公司等企业开展近5万人天的动车组机械师等培训,学校已成为轨道交通企业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南方培训基地。得益于广州铁职院教师吴静的培训指导,徐树坤夺得广州地铁内训师比赛一等奖。

  学校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培训优势,如何惠及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校精准发力,努力培养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本土化轨道交通运输人才。”张竹筠介绍道。学校构建“语言+专业”“中文+技能”的“1+2”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已有来自老挝、马来西亚等三个国家的留学生。首批老挝留学生已毕业,其中9名成为中老铁路的骨干。学校已面向非洲开展亚吉铁路四电、肯尼亚铁路运营管理等10个培训项目,共培训4500余人天。

  近年来,广州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以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输出为导向,携手中国中铁、中国中车等企业,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院合作,在马来西亚共建轨道交通教育中心、培训中心。政校行企还联合打造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共建“铁道供电技术”等4个国家、省级教学资源库,开发2套双语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2套国际员工培养培训标准及课程体系。

  广州铁职院还牵头组建华南“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成员包括17所国内外高校、17家企业。更加主动、更全方位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正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更多“发展之路”,促进民心相通。

  (刘让雄 王向岭)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