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应用型高校怎样培养个性化人才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根本保障。如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这是新时代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荆楚理工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办学定位,坚持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产业的服务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应用型本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多样化课程,构筑协同育人平台,探索实践了一条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坚持“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

  自2014年起,学校以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转型发展的切入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价值导向,依托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荆楚卓越人才计划、一流专业“双万计划”等项目,经过8年探索与实践,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应用型本科个性化人才培养的“1234”模式。

  所谓“1234”模式,即围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构筑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两大协同育人体系,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三大课程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应用性与学术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四个融合。

  学校按照构建“一目标、两协同、三平台、四融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遵循以生为本、通专结合、分类培养、协同育人、强化实践等基本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思想,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分为专业学术类、专业应用类、复合交叉类、创新创业类等四种类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成才环境、平台和路径。

  实施“多样性”课程改革

  学校将思政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建构完善应用型本科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着力解决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单一僵化、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人才培养“千人一面”等问题。分项分类分层建设体美劳等公共必修课程,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各类示范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按照大类培养设置学科基础课程,提供专业学术、专业应用、复合交叉、创新创业四类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坚持个性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以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实施以选课制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选课程、选课堂、选教师。推行主辅修、双学位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为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和能力的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多途径增加课程供给,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大力加强开放实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设,设置课外科技文化创新学分,促进课内外“两个课堂”衔接互补,聘请校内外“双导师”指导学生实践。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专业特点按需开展社会调查、现场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构筑“双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把努力打造具有地域、行业特色的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平台,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设集成式协同创新平台。确立“围绕需求建学科、支撑专业兴学科”的指导思想,按照“需求引领、协同发展、突出重点、彰显优势”的方针,提升应用导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着力促进学科建设与科研转型,实现由“传统学科型科研”向“应用支撑型科研”的深度转型。组建15个产业研究院,重点建设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智能装备类、电子信息类、新能源新材料类、大健康类、现代服务类五大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度,学科专业建设已实现从“量大求全,分散分割”到“以质为主,集群发展”的转变。

  对接行业办专业,引行企入教,搭建新生态下的协同育人平台。面向市场育人才,敞开校门引入社会资源,把行业企业引进校园,政校行企合作共建专业集群。搭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平台,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推进校企混合体建设,加强管理机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校企文化的融合。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教学内容更新和教材编写,培养了一批紧贴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对接湖北省荆门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与荆门市政府合作共建“荆楚理工学院通航学院”,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本科专业。连续3年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项目,为地方培养了650名医疗卫生领域急需的应用型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推广。

  目前,学校共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124个,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8项;开展产学研训合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显成效,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项356项,其中国家级33项,立项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89项、省部级257项。

  (作者刘建清系荆楚理工学院院长,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应用型本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IA190177]阶段性成果)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