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布艺是在大学的手工课堂上,这算是我与蓝印花布最初的缘分。实习的时候,结合《美化生活的装饰布》这一课,我把布艺手工第一次带到课堂,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正式工作后,我的布艺手工成为学校的特色社团。因为共同的热爱,美术教师刘程程和李儒娴先后加入,还开设了与蓝印花布相关的专属课程“蓝白雅韵——砀山蓝印花布”。
由砀山兰花印染技艺制作出来的蓝印花布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制作作坊也只有砀山胡氏一家,从构思到刮浆、印花、晒底、染色,再到漂洗、脱水、晾晒共20多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作品色彩鲜明、风格清雅,印染用的模板为胡家蓝印花板,祖传技艺雕刻,注重色块对比和细部刻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深入挖掘砀山蓝印花布中所包含的美术知识和文化精髓,我拜访了砀山兰花印染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胡正申。老人虽然年事已高,身体抱恙,但提到蓝印花布时依旧热情不减,用朴实的话语诉说着胡氏蓝印花布的历史和传承。之后,我诚挚邀请砀山兰花印染技艺第五代传人胡玉民进校指导,让学生切实感受艺术之美,理解“非遗”中的精神价值,也让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能够得到传承和弘扬。
其实,作为美术教师,我曾经很迷茫:真正的美术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仅仅就是让学生动动手吗?
直到那天放学,我收到一封学生写给我的信,她的话让我感悟到美术课堂和手工教学的意义。学生在信中写道:“每一天,我都会来到手工教室,感受着宁静的缝针过程。一根根针、一缕缕线、一块块布……我看着它们,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或许是热爱的力量,这个平时很腼腆的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还经常向别人分享她的手工作品。
我第一次觉得“纸短情长”,仿佛明白了“为人师”的意义,明白了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其实,手工课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一门技艺,还希望学生从中学会耐心、细心和热爱。教育也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应该是一次人格心灵的唤醒。
“美术是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要学会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作能力,让他们的作品在个性中发展。”刚入职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今年是我入职的第三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我逐渐找到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半路”加入手工校本课程的学生余梦瑶用执着和努力告诉我,“失败不怕,再坚持”,也让我学会了赞美,给予学生最好的鼓励,更加享受教育的幸福过程和成果。“手拿花布的那种欣喜,我想只有亲手制作的人才能体会!”即使手指被扎破了,也不能阻碍学生纪卓含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缝制着自己的作品。她对手工的热爱让我赞叹不已,仿佛她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自己的心意和感情。
爱是相互的,感谢遇到的每一个学生,是他们教会我成长;我还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虽然不善言辞,但是我能看到他们眼里放出的光。
(作者高盼盼系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