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让园本课程多一点“本土味”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广西北海存在着多种形态的本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疍家文化。疍家人以船为家,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疍家文化,疍家棚、疍家服饰、疍家美食、疍家咸水歌等都是疍家文化的瑰宝。为了建构本土文化视域下的园本课程,广西北海市第一幼儿园以北海本土文化为主题,从创设疍家特色园所环境、构建系列主题活动课程、开展多元化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创设疍家特色园所环境。环境是育人“土壤”,幼儿园将具有疍家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纳入园本课程体系之中,使环境成为园本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一是营造疍家特色园区氛围。幼儿园充分挖掘本土素材资源,例如筛子、鱼篓、疍家帽、箩筐、渔网、贝壳等,经过幼儿的涂画和装饰,悬挂在幼儿园的围墙、大厅、楼道等地方,营造出具有北海本土特色的“疍家文化博物馆”场景,创设真实、自然、熟悉的体验情境,鼓励幼儿主动接触具有代表性的疍家文化传统物件。

  二是打造疍家风情文化院落。幼儿园通过规划改造,开辟了具有北海本土风情的文化场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体验的兴趣。比如,建造疍家棚,利用废旧渔船和沙水池打造本土特色区角——疍家渔村,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疍家人的生活起居、休闲娱乐等地域文化;创建疍家文化长廊,不仅向幼儿展示疍家居所、疍家劳作、疍家服饰、疍家美食等文化,而且让幼儿在其间开展疍家自主游戏活动;创设老北海风情区,建造北海轱辘摇井、石磨区、筛沙区、采珠区等,改造疍家渔船,添置老北海民间游戏材料等,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感受老北海的生活记忆,了解老北海的生活文化;开辟种植园,栽种具有北海本土特色的瓜果、蔬菜、花卉,如香蕉、木瓜、三角梅等,从而生成相关的主题课程,让幼儿浸润在本土文化之中,激发幼儿体验的兴趣和欲望。

  三是创设疍家特色主题墙。幼儿园的主题墙饰、常规性墙饰、功能性墙饰、区域背景墙饰等,每一面墙的产生都经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参与。比如,创作北海历史发展主题儿童壁画,以儿童画的形式呈现合浦汉文化、传奇故事“合浦珠还”、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历史文化名人、当代北海形象等,帮助幼儿感受北海的历史文化和高速发展。

  四是创设疍家特色活动区域。幼儿园在活动室创设了“疍家生活体验馆”,包括贝雕艺术馆、南珠宫、海味城、疍家美食城等;在户外创设了“疍家文化城”,包括疍家渔村、疍家小艇、疍家渔船、外沙海味市场、华侨美食街等;还创设了“碧海银滩玩沙区”“瞭望塔树屋”“浅水湾沙水区”等特色活动区。各班级利用活动时间,开展自主游戏和跨班区域活动,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家乡文化魅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保护家乡文化的情感。

  构建系列主题活动课程。幼儿园通过“体验+创造”主题园本课程,传承疍家文化及本土特色文化。在课程内容方面,幼儿园采用单元主题的组织方式,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确定主题核心,分为“疍家渔村”“南珠瑰宝”“珠城美食”“珠乡风情”“壮丽北海”“博爱品行”等主题板块,结合3—6岁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特点,将主题板块细化,形成适合小中大班的主题课程内容,通过疍家式环境创设、渗透式生活活动、体验式游戏活动、主题式教学活动、创造式实践活动、文化式节庆活动、交互式亲子活动等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

  开展多元化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走进社会,体验北海本土文化。例如,中班“走进老街”活动,幼儿每人带10元钱,到老街逛一逛,认识老街的建筑、商铺,并购买一件商品;大班“走进侨港”活动,幼儿采访民间艺人,了解民间工艺的制作特点,慰问休渔期的渔民,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二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自然课堂。幼儿园组织大班幼儿赶海,挖螺、抓沙蟹、制作沙蟹汁;组织中班幼儿采摘鸡屎藤、制作叶麻籺;组织小班幼儿观察木菠萝树、榨果汁。三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节庆日亲子活动。幼儿园开展每年一度的主题活动——疍家文化节,成功举办了“疍家美食节”“疍家游戏嘉年华”“疍家亲子运动会”“疍家亲子手工制作大赛”“疍家摄影大赛”等活动,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

  北海本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浩瀚,对于心智尚未发育健全的幼儿而言,并非全部适宜开发成课程。因此,在建构园本课程时,幼儿园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从传承北海本土文化和促进幼儿发展角度出发,围绕北海本土文化资源“利用什么”“为什么利用”“怎样利用”等问题,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适宜幼儿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特点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自主发展和健康成长。

  (作者张重宁系广西北海市第一幼儿园。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9B231)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