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指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积极推动这一重要工作落实落地,不少地方选取城区办学水平高、师资力量强、社会影响大的学校与偏远乡村中小学结对共建,通过教师交流、管理人员跟岗、学校互访等共建形式,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校园文化等方面建构和突破,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振兴乡村。
城乡学校结对共建,不仅是两所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文化、办学智慧和办学方式等方面的碰撞与融合,也是两所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艺术、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整合,更是城乡不同教育生态的互学互鉴、共建共享。那么,作为相对薄弱的乡村学校,如何在城乡教育共建中抢抓发展契机,实现乡村教育的华丽转身?
建愿景,让乡村学校向阳而生。在城乡教育结对共建中,乡村学校在结对城区学校的协助和指导下,制定学校前瞻性发展规划和开创性发展目标。建立在全校共识基础上的发展愿景,不仅能激活团队意识,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更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所有教师聚焦在目标状态上,真正形成学校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因此,城乡教育结对共建中,乡村学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建愿景上发力:一是要继往开来,在勾勒学校新愿景时,结对双方要本着尊重历史、着眼未来的态度,在继承和吸收学校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二是愿景要明晰,循序渐进,必须让每位教师清楚、清晰、明白当下的任务和后期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赓续奋斗;三是愿景要独到,在坚持独特创新的建构原则下,一定要深度融入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品位,增强学校愿景的独到感和厚重感。
建机制,让乡村学校行稳致远。建立相对稳定、可行、长远的城乡教育结对共建机制,使城乡结对共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这样既有利于结对共建学校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又有利于保持结对教师之间相对固定持久的互学互助关系,有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而这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用力:一是建立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城乡教育结对共建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只有建立相对稳定、高效的管理联动机制,才能确保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建立贴地而行的校本研修机制,立足乡村教师成长需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适合实际需要的“专家”“教学骨干”;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城乡教育结对共建,事关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牵涉到学校发展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必须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教师个人需求,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确保城乡共建开花结果。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建立配套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城乡教育结对共建工作推得快、行得稳、走得远。
建平台,让乡村学校厚积薄发。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建平台就是在外力的帮助下,结合自身实际创设一套相对固定、有利于学校长期发展的硬环境和软条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乡村学校要充分利用城乡结对共建中的倾斜政策,改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还要巧借城区学校优质资源,弥补自身在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上的不足,实现办学软实力的新突破。同时,乡村学校要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结对共建学校的帮助下,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校本研修入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逐步拓展乡村教师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作者龚俊波系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