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童”行习作:让儿童成为自由的作家

  “童”行习作教学体系从儿童的真实情境出发,从西北大地长出来,在铜城甘肃省白银市萌芽发展、金城兰州市成熟推广,在小学课堂真实实践,在大学校园得到理论提升,历经24年知行合一的探索,最终形成了“童”行习作教学改革系列成果。

  理念为先

  建构“童”行习作的理论基础

  “童”行习作教学体系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溯源、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梳理,传承阅读涵泳的母语教学经验,学习借鉴中外儿童阅读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名师于永正、管建刚的习作实践经验,从学科使命、个体生命发展的高度重构习作教学新体系,通过读好课外书、用好教科书、赏好习作报帮助儿童打开习作与阅读、习作与生活、习作与自我的成长通道,在师生、生生、师师的动态实践中达成语言和精神的同构与共生,完成语文教育。

  在认识论上,“童”行习作教学体系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自由的作家,在实践中以回归原点、爱的交往、阅读涵泳、自我建构为关键策略;在方法论上,“童”行习作教学体系借助课外书、教科书、班级报打通渠道,搭建起内外融通、读写融通的语文教学新路径。“童”行习作教学体系搭建交往平台,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习作评价走向开放,从而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真正落地。

  实践为本

  创建“童”行习作教学体系

  “童”行习作教学体系着眼于西北城乡儿童母语基因传承,经过24年的实践创新,从教师、教材、课堂、学生四个维度形成独具特色的习作教学体系:教师形成“童”行习作教学体系的教学理念,教材实现“童”行习作教学体系的课标视角,课堂实现“童”行习作教学体系的互动策略,学生实现“童”行习作教学体系的素养提升。

  “童”行习作教学体系如何通过“读好课外书、用好教科书、赏好习作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由的作家”?

  读好课外书。读好课外书路径对应“童”行习作教学体系中的阅读涵泳理念,目标是使儿童内外融通、打通校内校外的阅读通道。通过读好课外书,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完成语言和精神的同构,解决了“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爱上阅读,在阅读涵泳中学会自我建构与自我表达,让儿童成为发展中的人,给儿童足够的阅读营养和成长空间,让儿童的习作和生命一起生长。

  用好教科书。用好教科书路径对应“童”行习作教学体系中的回归语文理念,目标是让儿童读写融通,深刻理解课标,破解写作密码。“童”行习作教学体系注重宏观对课标,中观对单元,微观对文本,以读写融通、搭建支架、随文微写的大单元、大概念设计破解藏在课文中的写作密码,让儿童经验、儿童生活、儿童现实与文本建立有机联系,让儿童能够借助前人经验的帮助,发展、建构自己的经验,成为更好的语言运用者、思维者、审美者、文化传承者。习作教学注重从单篇的孤立教学转向任务整合型教学,通过逆向大单元、大情境设计教学,从写“单元习作”出发,为写而读,全程读写融通、内外融通。

  赏好习作报。赏好习作报路径对应“童”行习作教学体系中的回归教育理念,目标是动态共生共长、生命彼此唤醒,让儿童完成自我建构的过程。班级习作报以学生的写、读、赏、评为主体,通过“学生创作—学生投稿—师生编报—学生读报—师生评报—学生创作”,搭建分享、展示、交流、竞争的开放平台,让学生互相触发、激活、点燃、学习,实现共生共长。习作由封闭走向开放,评价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教师一人教变为学生互相教,在爱的交往和对话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让习作教学从以讲授为主的“知识中心”走向以儿童为本与经验建构的“生命中心”。

  四级联动

  推动“童”行习作教改辐射全国

  “童”行习作教学体系研究团队建立了“名师培养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一级工作室(张艳平名师工作室)+二级工作室(基地校)+乡村基地校”的四级联动机制,带动1个基地县、12个基地校、9个二级名师工作室同行共进,推动“童”行习作教学改革扎根课堂,助力乡村振兴和教育扶贫。如今,从甘肃省会兰州市的名校到偏远的村小,从陇原大地到三区三州、全国各地,从卓越教师到初入职教师,他们用亲身实践见证了“童”行习作教学成果的普适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可复制性。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每个儿童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好自己的故事开始。“童”行习作教学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张艳平系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教授,本文系“以名师工作室引领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