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育界从未停止对语文学科规律的探求以及语文课程科学化的研究。其中,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一直被作为重要议题持续讨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语文知识与素养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通过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完备的知识体系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是学科课程建设的迫切需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的课程目标,以及“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与系统”的教学提示,这两项内容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就是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结构化”的语文知识体系,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教学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作出合理选择,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并辅助学生梳理知识,进而将所获得的语文知识结构化。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揭示“全面、系统、结构化”的语文知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以及这些知识以怎样的形式有机组织在一起,从而基于教育培养目标、基于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对其所需的知识基础和知识体系在课程层面作出回答。
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是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教育改革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需要建构哪些知识,要知晓每个学习情境、每次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调用哪些已有知识经验,需要学习和运用哪些新知识,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对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并给予及时指导,进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构建素养导向而非知识导向的语文知识体系,为教学实践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使教师的教学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素养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二元对立关系,掌握相应的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在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是学生提升素养的必经之路。语文教育应避免出现“钟摆现象”,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以往的“追求系统传授语文知识”变成“淡化、弱化甚至无视语文知识”,从“知识本位”变成“知识缺位”。如果认为语文学科不需要知识体系,刻意淡化语文知识,使语文知识在教学中隐身,都交由学生在活动中任意建构,必然会导致课程内容“模模糊糊一大片”,教师对“教什么”无所适从,对“教得怎么样”也无从判断,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语文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学生素养的提升没有根基,高质量语文教育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四方面入手构建有利于素养培育的语文知识体系
如何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选择有助于素养培育的语文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首先要对哪些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素养作出判断。要充分考虑中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以及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对标学生能力素养目标,考查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各学科截至目前已形成普遍共识的相关学科知识,从中选择达成学生素养目标必需的语文知识,以及教师教学必备的语文知识,划定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的范围。从广度上,提示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可以运用于哪些生活情境;从深度上,提示这些知识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是对语文知识进行符合素养目标的加工改造。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并不意味着要系统完整地引入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学科知识,也不意味着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各学科知识。要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从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精心选择的各学科知识经过课程论、教学论的加工改造,将基础理论性的各学科知识转化为应用性知识。中小学语文课程范畴的知识体系,面向的是使用者而不是研究者,定位于基础教育年龄段的学习者,因此进入语文课程的知识不是静态的各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应符合母语教育规律,符合语文学习特点,符合中小学生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比如,学生察觉自己的某个读音不准确,可以借助必要的语音知识帮助矫正;学生意识到习作中存在语句不通顺、词语搭配不当等问题,可以调用相关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或修辞知识,对为什么出现问题作出判断,除了凭借语感修改病句,还能作出分析,讲出道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能举一反三、迁移运用,以实用的语言知识促进语言运用水平的提升。
三是对语文知识进行结构化组织。语文知识应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全面、系统、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以零散的、碎片化的形态存在。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应该具有明确的内在联系和清晰的层次结构,要揭示语文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图谱,具体描述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进而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结构化知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系统学习的过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素养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语文知识体系的组织也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线性排列,而是要重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应尽可能揭示其系统的复杂性。
四是根据需要适时更新语文知识系统。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必备的、有用的知识,比如,拥有基本阅读能力必须具备的关于文体的知识、关于语篇的知识、关于阅读理解的策略性知识,拥有合格书面表达能力必须具备的关于汉字的知识、关于逻辑的知识、关于修辞的知识、关于写作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等等。但是,语文知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保持稳定的同时,还应该是动态开放的,要及时吸纳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实践经验,根据需要适时更新知识,不断满足新的教育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语文知识,进一步明确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语文知识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依托,要重视语文知识在素养培育方面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实现素养目标的过程中,不能架空知识、避谈知识。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的知识体系,要以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引,加快构建素养导向的语文知识体系,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徐轶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