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从膳食改善入手降低学生肥胖率

  近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的2021年浙江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贫血现状数据显示,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14.11%、14.16%,初中生为15.68%、11.13%。肥胖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显著,它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和肝脏、运动骨骼、心理行为,更可能进一步影响其认知发展。

  如果不考虑遗传因素的影响,膳食餐饮是导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我们要从膳食的视角反思中小学生超重的原因。

  第一,不科学的健康观。在家庭小型化、生育率低的当下,多数家庭携老扶幼,一些家庭错误地认为胖是健康,瘦是不健康。尤其是孩子的祖辈,不仅不预防肥胖的发生,反而想尽办法让孩子胖起来。

  第二,家庭喂养不当。在物质相对充裕的今天,“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我饿”,更令人担忧的是“姥姥或是奶奶还觉得我饿”。家长以自己的感觉判断孩子的饥饱,导致幼儿食物摄入过量,加之食物的高营养价值,幼儿难以消化,不仅可能损害孩子的肠胃,也可能埋下肥胖的种子。

  第三,荤素失衡,日常饮食搭配不科学。饮食中荤是指动物性食物,其内含蛋白质、脂肪、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素是指植物性食物,其内含有人体易吸收的维生素、钙、铁等元素。荤素都是人体发展所需,荤多素少不仅会造成人体所需必要营养元素缺乏,还会导致脂肪堆积。很多孩子“由着性子、凭着偏好”的偏食、挑食不良饮食习惯是后天肥胖的一个主因,比如过多依赖快餐、零食往往会导致摄入过量的盐、油。

  第四,缺乏运动。运动是促进消化、消耗脂肪的有效方式,缺少运动会造成体内的脂质沉积。一些学校过度考虑安全,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运动时空被大大压缩;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往往会导致学生久坐,没有运动的时间。

  合理科学的营养膳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育的保障,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是影响中小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场所。家长的健康观念、饮食习惯是孩子饮食健康的首要影响因素。首先,家长要持有健康饮食观念,正确认识肥胖与健康的关系,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发展特点为孩子提供饮食,引导孩子形成健康饮食习惯。从幼儿开始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从儿童少年时期控糖限酒。其次,合理搭配家庭膳食,坚持健康烹饪方法。坚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主副搭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杂粮是中国人饭桌上最常见的主食,肉、菜、水果皆为补充。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等高蛋白食品,保证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保持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在食物加工中,多蒸煮、少煎炸,蒸煮既能保留食物中最多的营养又避免了摄入油量过多。再其次,坚持运动、规律饮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提出了吃动平衡准则,其中提出: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加强抗阻运动。一定强度的户外运动不仅能让青少年保持合理体重,而且可以保护视力缓解压力。家庭中要坚持规律的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减少零食饮料对孩子的饮食习惯的负面影响,尤其提防不规律生活方式,提防日常应酬、饭店就餐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冲击。

  学校是保证儿童少年健康饮食、健康锻炼的重要场所。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结合地域饮食文化,科学营养配餐,提高供餐质量。首先要强化学生营养膳食管理,在明厨亮灶基础上,提高学生营养配餐的科学性,合理分配饮食中蛋白质、脂肪、糖分和微量营养素的比例,保证膳食营养平衡。坚持餐品中少油、少盐、低糖的标准,多提供脂肪含量少营养价值高的肉类,减少高脂肪肉类的摄入。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饮食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营养膳食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合理膳食对身心发展和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食源性疾病常识,教会学生阅读食品标签。再其次,学校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规定好学生的运动时间与运动量,以适量适度的运动促进人体内糖分和脂肪的代谢,将中小学生的BMI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体质健康成为每一名中小学生学业成长、人生幸福的基石。

  (作者杨玉春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