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文化自信培育

  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连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求发展。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以下简称“学部”)努力辨清时代视野、厘清本质要求、探清路径选择,将学生未来规划与发展融入国家、民族、世界命运之中,切实培育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辨清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时代视野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拥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化自信是本民族对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因此,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必须置于世界文明视域之下。

  首先,学部重视理论课堂思想引领作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厚植于学生内心。学部教师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以坚定的信仰、扎实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影响学生,把教学改革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深挖细作,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系统、细致地讲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学生确立家国天下的文化自信目标,提升学生学术修养。此外,学部建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组,研究成果卓著,学部教师将前沿的、有吸引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成果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之中,打造具有说服力的课堂。通过理论课堂学习,培养了学生自觉将世界不同文化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升了文化自信认同。

  其次,学部长期专注经典、优势教材的修订工作,筑牢文化自信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认知实践,有特色的、有优势的教材可以为学生输送大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及文化自信的知识和理念。一方面,学部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教材建设中来,用厚重的教学积累、专业的研究结果、牢固的学科基础有针对性地修订思政类教材,主张将世界史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结合起来,打造鲜活生动的特色教材。另一方面,学部还构建了研究、课程、教学团队三位一体的教材建设体系,统筹教材建设、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将文化自信渗透于教材内容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性的交流、交往、交融是大势所趋,充分发挥文化自信,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再其次,学部定期邀请从事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研究的专业学者开展高水平学术报告,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形势,构建文化自信时代视野。如学部邀请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写组专家石云霞作题为“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报告,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邴正作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化的多元复合性”的学术交流。此外,学部还组织400余名师生参加“家国情怀——形势政策与成长成才”专题报告会,重点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释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引导和教育新时代青年学生立足世界看中国,树立文化自信。

  厘清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本质要求

  高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培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有别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培育。为此,学部教育学生坚守中华文化自信阵地的同时,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尊重文化多样性上狠下功夫。

  第一,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底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获得感和文化幸福感。如学部借助微信公众号“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创建系列学“习”进行时板块,推送了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内容。通过微信推送,为学生补足精神之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一直致力于促进合作共赢,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再如,学部发挥思想指导、价值引导、心理疏导作用,充分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蕴藏的精神力量、育人元素,线上推出系列教学科研活动,以学科视角解读中国抗疫实践,让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变成鲜活课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使广大青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看到温暖、看到力量、看到责任、看到希望,强化责任担当。此外,在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学部主持的东北大讲堂“学术抗疫学理新知”专题系列报告会中,邀请了东北师范大学仿吾特聘教授、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等知名教授学者主讲,从“哲学是人的自我意识”“中西哲学理解与把握人的思维方式”“自我·自由·自觉”等角度,结合疫情防控与防疫抗疫中每个主体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充分融汇时代境况与生活现实,在史论结合中生动地表达了主体自我、自由、自觉在疫情特殊境遇中的表征,以及在现代工业文明普遍境遇中的内在关联,引人深思。

  第二,将培育全球视野、国际意识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学部提出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方向,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导向,强化科学管理,健全过程检查,创新培养模式,拓展交流视野,提升学部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从教育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高度提高学生的思想站位,教育引导学生服务于国家整体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部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将中国置于世界视域之下,探讨中国可能。比如,学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我国如何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生动展现脱胎换骨之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渗透力、塑造力,进而理解文化自信的广泛性和影响力。

  第三,通过举办和参与国际学术论坛,开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视野,深化学生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识。学部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设置政治哲学批判与全球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分论坛,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认识塑造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学生文化自信。

  探清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选择

  文化自信包含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必须深刻认识文化自信蕴含的内容,在高校教育中,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和培育出时代楷模,引领精神时尚,为大学生培育文化自信提供时代精神基础,探清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方面,学部发挥自身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内核与要义以学术研讨等形式展现出来。如学部主办了“儒、道、法政治哲学的思想交融与主题转换”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到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等20余所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位学界同仁参会,围绕“用心若镜与消极自由——《庄子·应帝王》的政治哲学”等主旨进行演讲,为学生带来鲜活的文化自信养分。再如,学生社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读原著·品经典”阅读活动,以集体学习和小组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内涵走进学生内心,此活动形成近40万字的读书报告,收效较好。此外,学部还注重激发学生群体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尽力而为、尽心而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东师青年说”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通过“赛—练—训”一体化,第一、二课堂紧密协同“主渠道”与“主阵地”互为补充,以“关键课程”打通“关键环节”,打造品牌赛事活动,以学生角度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传播文化自信理念,让学生在讲与学中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发散光。

  在革命文化自信方面,学部依托党组织的基本单元党支部,定期开展感悟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党日活动。如学部本科生党支部发挥地域优势,于每年清明节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到长春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无尽的哀思与缅怀中,涤荡革命心声与情怀。党支部还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讲述着数不清的革命英雄事迹。“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通过参观活动,学生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之中,将英烈精神薪火相传。再如,学部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馆从1949—1978年新中国屹立东方、1978—2012年改革开放和2012—2019年走向复兴几个维度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脉络,告诫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继承和推进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此外,学部组织学生开展赤旗展演,以舞台剧《赤旗》赓续红色传统,献礼百年建党伟业,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悟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和血与火中的艰难选择,激励学生欣逢盛世而不负盛世,在未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少年意气,与祖国万里恒昌。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方面,学部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用脚丈量文化之路,组织和带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踏上经历、体验与成长的游学之路。如学部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游学活动,本、硕、博学生广泛参与,游学地点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基地,从知、能、信、行四个层次,指导学生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肩负时代使命,坚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倡导者和忠实传播者,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计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者,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发展和世界各国家、民族融合的需要,更是世界各国共进退的发展趋势。在新时代,洞悉世界变化,研判世界发展趋势,正确采取应对策略,是实现我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必要途径。学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架构,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中国发展融入世界发展,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理性思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许哲宁 林晶)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