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计划》从四大方面提出15条举措打出“组合拳”,从宏观架构和微观基础构建新时代教师政策的“宏观—微观”坐标系,一揽子做成了一个将招生、培养、评聘到职后支持的全周期、全链条式教师队伍建设系列工程,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培养优秀师资,并引导高质量师资“流向”并“留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这既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性举措,也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路线图。
蓄足“源头活水”。《强师计划》健全源头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从根本上“提质”。高水平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起点是通过公共性师范教育来实现的,只有整体提升教师教育体系质量,不同发展程度地区间对基础教育阶段优秀师资的强烈需求才能得到有效满足。《强师计划》在教师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改革创新,通过积极构建师范院校协同体,在体系上加强了教师教育系统建设,创新了教师教育机构间的协同工作机制,从源头上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同时,扎实做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努力从源头上提高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实质性激活“造血”功能,从根本上实现“提质”。
盘活“师资存量”。《强师计划》拓展了高水平教师区域、城乡、学校间均衡协调配置的新格局,建立健全配置机制促均衡。新发展阶段要求持续推进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意味着通过对高水平教师资源的优化调整和合理配置,不断缩小地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客观差距,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现实性矛盾。近年来,中共中央及教育部先后出台了系列相关文件,并设立了多个改革示范区开展试点,通过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校长职级制等举措,对校长、教师资源进行二次配置,有效盘活了人力资源,有力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强师计划》持续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对现有教师资源“存量”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为薄弱学校、紧缺学科输入优质师资,解决师资不足问题,缩小区域内城乡教师悬殊的力量对比,从而实现优质师资共享。而通过将教师职称评定与教师轮岗交流捆绑,推动交流制度化与常态化,将激励更多高质量教师的加入,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深耕“管理服务”。《强师计划》进一步完善健全教师人事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多手段激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活力。“县管校聘”作为破解教师交流轮岗体制机制障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新时代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是师资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师计划》从教师资格、编制管理、岗位设置、职称改革、薪酬待遇等全方位助力“县管校聘”教师资源配置,无疑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交流轮岗教师、乡村教师安心从教吃下“定心丸”,对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立足新发展阶段,从提升全社会劳动者素质、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涵,在新发展阶段的底色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致力于增强受教育者的发展能力,提高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水平,促进优质均衡教育全覆盖。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强师计划》打造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的核心引擎,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刘卓雯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