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圈层成长共同体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

  ■特色为笔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发展催生了“圈层化”现象。“圈层化”的本质是具有某种特质的群体性集中。一方面“圈层化”形成的信息屏障,致使主流信息传不到、学生想法猜不透、网络异见截不住等问题,割裂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联系,造成关系淡化甚至对立;另一方面圈层内部稳定的成员结构等积极效应,对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大有裨益。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采取“融—破—建—塑”路径构筑大学生积极圈层成长共同体,试点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积极融圈

  构建共同话语体系

  学校构建了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的教育实践探索。一是坚持教育的生活化,建立共同知识体系。学校将学生的知识、体验、经历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内容体系中,在“劳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等课改过程中,把学生的志愿服务、一站式社区生活、阳光长跑等融入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中,用感恩日志、陪跑记录、社交网络动态等学生日常活动生成教学内容;同时打造“青春有你”“金湖学子说”“薪火志”等师生金职故事,将师生自身的成长经历、生活感悟等在课堂上再现和分享。二是开展鼓励教育实践,创设平等对话氛围。学校提倡以开放的姿态、多元的视角、敏锐的嗅觉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教师充当学生社交圈的点赞者。实施“1+1+1”鼓励教育模式,即每1名教师运营1个微信群,每1名学生朋友圈至少有1名教师可见,每1天1个网上评论回复,建立网络社交互动。通过“点赞”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被认同,再用充满生成性的交流方式,给予评论和留言,触发学生的思考。学校辅导员运营的“夸夸群”“树洞群”,引流学生上千人,每日开启话题上千条,涉及学生生活各个层面,有效增进了师生的思想和情感融合。三是共创设计网络语言,提升师生情感共振。“萌化”语言和不断更新的表情包是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交的重要特点。为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学校借助年轻化的图文符号来表达教育意图,师生共创设计的“青牛”“小金”“网红老师”的表情包,塑造了多个相同的话语体系。表情包不仅承载了表达情感的功能,学生在社交群分享时还引发了更多有价值的二次创作和分享:将教师上课的“金句”“趣句”构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表情包。金职表情包成了学生对学校情感表达的文化形态,搭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在不同圈层文化之间营造互通互动的和谐关系。

  试点破圈

  化解圈层负面效应

  不同圈层构建的特有话语体系导致圈层之间的区隔化和分离化。圈层内部呈现封闭和僵化的特点,造成圈内成员思想的固化。为了打破固化的圈层结构,突破圈层壁垒,学校积极寻找破圈路径。一是破认知固化圈。鼓励学生摆脱既有标签,走进由学校辅导员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学点新东西”第二课堂,其中包括手工、健身、写作、绘画、新媒体运营等多个课程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助推新认知的形成。二是破情感极化圈。学校每年开展多次心理调研,寻找学生圈层背后的情感需求,如“饭圈”、网络游戏、二次元等圈层背后对应的学生生活空虚感、情感孤独等消极心理问题。通过学校心理中心、学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心理关怀,共同形成心理动态晴雨表;通过常态化开展班级心理主题班会、多层次团体辅导、“五必谈”制度等方法,逐一转化学生的情感需求问题。三是破社交窄化圈。“宅文化”催生了大学生“社恐”等消极心理,导致大部分学生社交圈子仅限于寝室和班级。学校以公共课和学生活动为抓手,创新构建新的班团组织,跨专业、跨学院组建“ZHU梦班”“维实班”等,在三至六个月的学习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社交资源,将全校师生关系链勾画为“六度空间”,即通过六个人就能链接到学校任何一名教师或者学生,从而为学生构筑高质量的社交关系网。

  主动建圈

  掌握思政教育主动权

  学校运用参与式文化提升圈层内的身份认同,创造出自由、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掌握阵地建设的主动权。一是“借力”建圈。学校借学生智慧力、影响力,顺势而为,借力打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搭建“WE成长课堂”,吸纳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作为学生讲师,组成红色宣讲团、防诈宣讲队、安全教育宣讲组等团队,学生自己磨课、授课,将生涩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入脑入心的语言,开展红色宣讲、学业指导、安全教育等。二是“合力”建圈。学校与学生共建网络生活场景,在线上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生活化,打造“21天赋能”活动品牌,邀请朋辈榜样为群主,通过群主线上直播推荐、朋友圈话题营销,吸引相同目标的成员入群。在社群内开展个人目标打卡,群主每日督促和鼓励成员完成既定任务,社群内成员将学习、运动、技能等进行日常分享,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给力”建圈。为在新媒体时代给学生注入信仰的力量,学校以融媒体中心、辅导员工作室为载体,以师生共创的形式,打造思政文化育人品牌,推出“理想”“积极小课”等短视频栏目,学生在自拍、自演、自导的过程中,将知识的学习变成行动的自觉,形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圈层文化。

  正向塑圈

  规范圈层引流培育

  学校积极塑造开放有序的圈层系统,主动引流学生入圈培育。一是系统性构建圈层生态。学校致力于构建大学生“圈层成长共同体”生态系统,让参与的所有角色互相驱动、共同发展成长。围绕“微—中—外—宏”四维度、“环境—组织—个体心理—课程—评价—社会支持”六系统组建网络社群,建立“寝室群、班级群、学院群、工作群、兴趣群、志愿服务群”等多个社群,融入社群运营管理方法,教育主体成为圈层的发声者和融入者。以班级微信社群为例,班主任是微信群的管理员,不仅要通报日常班级管理事务,还需要找到学生群体的利益共同点维持班级群的活跃度,如分享学习、生活、工作等资源,形成集信息、情感等多个价值点在内的集合地,持续发挥圈层的正向影响。二是引导式培育圈层领袖。学校在“青马班”“业余党校”“干部训练营”等组织中设置“领导力、网络素养、社群运营”等必修课程,以“我发起一个话题”“我谈时事热点”等任务,引导其活跃在自己的网络社交空间中,讨论正向价值议题,培育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同时辅导员、思政教师在各个圈层内参与讨论,开展线上答疑、线下沙龙,了解学生对事件的看法,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三是多途径保障圈层规则。出台《网络社交平台管理和监督制度》,在开放式的信息生产流程中架构多层级把关审核,细化学生网络身份管理制度,包括群主负责制、成员实名制等;建立预警反馈制度,每个社群信息员将不良信息进行第一时间截流,避免圈层内非理性思想的传播;同时学校定期开展网络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和教育,针对圈层内不同角色定位的成员,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将规则意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钱玲 傅晶晶)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