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专业实践、思政工作—— 劳育催化出的“化学反应”
春夏之交,万物并秀。在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玉屏山下“北化知行园”内千余名师生正挽起裤管、挥舞锄头热火朝天地劳动着。田垄上鲜红的党旗团旗迎风招展,田间幼苗娇嫩欲滴,新垦的土地也散发出春泥的清香……“北化春耕图”跃然眼前。
以劳促建,健全“劳育+平台”体制机制
今年4月,北京化工大学正式启动“北化知行园”建设,着力打造“劳育+”实践基地2.0升级版,现已发展成为学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引擎。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在基地启动仪式上表示:“知行,即知行合一。知行园的建设为全校师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进行劳动体验、专业实践、科研训练和党团活动提供了全新平台。”
荒地变良田,旧貌换新颜。经过一个多月的前期开垦平整,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基地被均分成37块园区。结合土壤土质和用地需求,精准划分为标准示范区、创新培养区和特色展示区,分别用作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日常劳动教育实践和精品项目展示。水源、电源、排水沟、预留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建设完成。
以用地规模化、运行集约化、项目多元化为特色,北京化工大学构建了学院全覆盖、学生全参与、党员全发动、管理全链条、保障全方位的“五全”基地运行机制。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新介绍:“学校将昌平校区暂无建设规划的闲置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既发展了劳动教育,又美化了环境,可实现学生人均1平方米的用地需求,全校13个学院的特色项目已全部入驻。”
随着“北化知行园”建设提速,学校第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天工润泽园的张宇最近格外忙碌:“有很多老师和同学向我们‘取经’,我很乐意将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他指着学生手绘的标识牌高兴地说,从小范围开辟“试验田”到大规模种好“责任田”,天工润泽园已升级为“经管农场”,实践面积也拓展到600多平方米,“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以劳促教,完善“劳育+专业”研学体系
番茄中如何能提取出苹果酸?辣椒究竟是什么物质让人感到辣意?哪些植物能提炼精油并制作生活中的精细化学品?……带着这些问题,化学学院化育苗圃把系列特色实验巧妙融入园区的建设规划,真正让学生在“精耕细作”中体验劳动带来的惊喜。
如今,知行园内各园区的建设过程不仅是劳动技能和创意的比拼,还是专业特色和环保理念的展示。北京化工大学北区办主任苏建茹说:“‘劳育+专业’研学体系打通了体力与智力、课上与课下、实验与实践之间的壁垒,让劳动教育变得趣味性更足、专业味更浓、应用性更强,尤其是结合绿色低碳等主题,鼓励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激发科研热情,用科研成果反哺劳动教育实践。”
化工学院通过培育生态浮床植物支持校内柳湖水体净化;生命学院组织低年级学生种植中草药、高年级学生进行植物精油萃取等专业实践;工程师学院回收开垦过程中收集的秸秆等根茎,通过生物炼制工艺生产高附加值产物;数理学院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态环境智能监测,打造智慧农业示范田……
在“劳育+专业”研学体系催化下,师生的奇思妙想与园区内土地发生着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激发出人人在“劳中学、劳中研、劳中思”的强劲动能,进而营造出“知专业、爱专业、学专业”的浓厚氛围。
以劳促融,创新“劳育+思政”育人模式
“大家不要小看我们脚下的这块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关键。大家知道我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哪几次重要调整吗?”宏德同馨园“同馨小课堂”上,辅导员韩杰随手抓起一抔土向学生们提问。待讨论结束,他补充解释道,刚才这个问题的答案会伴随整个“同馨园”的建设,将再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改革的部分历程,在潜移默化中把党史学习的主线贯穿始终,实现寓教于“劳”。
文法学院借助朝“化”夕“实”劳育实践基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举办心理知识“飞花令”等活动;国教学院立足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组织来华留学生与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中外学子文化交流、互学互鉴。
每天,知行园里的师生在上好劳动实践课的同时,也精心策划了一堂堂生动鲜活的劳育“大思政课”,重点聚焦一个“融”字,突出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党建思政工作创优、融入党史学习常态长效,进而引导全校师生合力建好、用好劳动教育这个大平台,在田间地头讲专业、授党课、话初心、筑信仰,让党员团员接地气、沾泥土、担使命、做表率。
“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是有效落实学校党建和思政创优行动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我们将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融入专业实践,融入思政工作,着力打造更具北化特色的‘劳育+’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