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出示一下健康码。”“好的,请进!”杭州市上城区姚江路上的“智慧树”咖啡馆门口,店员朱以灵有礼貌地进行日常防疫检查。咖啡馆里,朱以灵的同事们正忙着给顾客点单、制作咖啡、包装蛋糕。这样平常的一幕每天都会在“智慧树”咖啡馆上演,不平常的是店里的员工都是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的学生。
杨绫子学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的培智学校,主要接收从幼儿园到高中、智商低于55、社会适应中度以下的学生。如何才能让这些特殊学生在毕业时有尊严地融入社会?学校的途径是,秉承“从生活自理走向职业自立”的教育理念,狠抓劳动教育。目前,学校已经构建了十五年一贯的劳动教育体系,并以劳动教育为媒介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形成了富有成效的“杨绫子实践”。
构建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
学校以“为特殊学生创造适合的劳动教育”为宗旨,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目标,围绕个人劳动、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区劳动、职业劳动5种类型,构建了41个任务驱动型课程单元和211项必学劳动任务,研发了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十几门劳动课程,如居家生活、烹饪、清洁服务、西点等。当然,劳动教育不止于劳动,还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功能,所以学校还注重构建多学科融合的特色劳动课程。如近年来构建了融德智体美劳“五育”为一体的“四季耕读课程”,带领学生在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体验从播种、施肥、浇水、除草到收获的全过程,其间学生不仅能学习相关劳动知识与技能,还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综合康复,在出力流汗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价值,形成劳动品质与习惯。
为了增强课程实效,学校以项目式发展推进课程的实施,以真实劳动任务为驱动,以多学科学习为支撑开展项目式推进的支持性学习,包括任务确定、目标分析、方法拟定、支持设计、学习开展、成果展示六大环节,如在方法拟定环节,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感官教学、游戏教学、生态化教学、视频示范教学、结构化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年实践,学校积累了一批可供借鉴的劳动教育精品课例。如2021年的最后一天,学校展示了一节特别的培智劳动教育课——种郁金香。课程主要分为认识工具、定点挖洞、放种球、填土、浇水、收拾整理6个步骤,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现状和个性化需求,布置不同的任务,实现个别化教学。
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杨绫大脑”
为了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劳动教育更有效率,学校还建立了支持与教学于一体的数据平台——“杨绫大脑”。学校利用“大脑”的劳动教育评价、学生劳动能力大数据分析、支持性学习微课推送、家校联动实践等功能,实现了劳动教育智能化、科学化、个性化。
学校利用“杨绫大脑”平台,不仅可以高效地对学校劳动教育成效进行量化分析诊断,还可以帮助教师把课堂上每名学生的操作记录下来,方便其开展针对性教育、合理分配劳动任务,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控能力,循序渐进地支持学生实现“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熟练—劳动素养全面养成”的三阶段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杨绫大脑”,将学生的劳动学习情况和需要反馈给家长,家长将指导完成的劳动作业及时上传“大脑”,促进家校之间形成育人合力。
创建以实践为核心的育人平台
劳动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只有不断创设条件在“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切实提高特殊学生的劳动素养,真正推动其从生活自理走向职业自立。为此,学校打造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专项课程平台、巩固素养的综合应用平台和强化迁移的社会实践平台。
专项课程平台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专项的劳动技能而创设的,如为了帮助学生学洗车,校内建设有洗车房。综合应用平台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如学校创建的“智慧树”工坊,学生不仅可以在这里学习调制咖啡、制作蛋糕、图书管理、超市服务等,而且能让学生向社会展示自我的劳动价值。社会实践平台主要是与企业和社区共建的平台,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提升劳动能力。目前,学校充分挖掘资源,已经陆续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了社区酒店、超市等20多个实践基地,通过定期的岗位实践,切实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希望每一名学生都能有尊严地真正融入社会。未来,学校将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创新劳动育人模式,努力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杨绫窗口而深耕不辍、砥砺前行!”谈到未来发展,俞林亚校长表示。
(俞林亚 刘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