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管杰:“办学就像打球,我挺想赢的”

  以竞技精神办学,尊重规则和办学规律,穷尽全力提升学校品质—— 管杰:“办学就像打球,我挺想赢的”

  管杰一天的工作从早上爬楼开始,巡视教室、进班听课、跟着广播操舒展筋骨……体育教师出身,尽管已经当了20多年校长,管杰仍坚持把锻炼融入日常。每天走8000步以上,工作间隙,他的放松方式是在办公室的地上放本杂志,做平板支撑。

  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管杰在北京十一学校工作了19年,其间有6年担任学校教育教学副校长。2008年,他从教育强区海淀区“转会”到丰台区,先后出任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书记兼副校长、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把北京丰台区教育集群——方庄区域教育办得有声有色。

  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如何做一名好校长?在管杰看来,校长不能任性,就像打球一样,尊重规则和办学规律是前提,同时,也要穷尽全力提升学校品质。

  “体育对我而言,是救命的”

  1米85的个头,管杰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又因常年坚持锻炼,他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不少。但鲜为人知的是,管杰幼时患有严重哮喘,用他的话说,“差点活不成了”。

  学龄前,管杰被放在乡下祖母家养病。农村空气清新,视野开阔,人也容易变得活泼。跟着小伙伴下河摸鱼,上山找蘑菇,爬树掏鸟窝,渐渐地,他的哮喘症状轻了。

  因为身体原因,在学业上,父母反而不太鼓励管杰去学习,要求他“先把身体锻炼好了”。每次上完课,当别的学生沉浸在题海里时,管杰就自己拿个球去操场偷偷玩。到了初二,他的哮喘症状消失了,病也彻底好了。“体育对我而言,是救命的。”管杰说。

  读高中时,管杰体育特长的优势显露出来,他比同龄人高,跳得也远,作为体育锻炼的受益者,加上不俗的文化课成绩,1985年,管杰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学习体育理论专业。

  来到北师大后,管杰要强、不服输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比起其他专业,体育理论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高,但体育专业能力不足,这一不足在院系体育运动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怎么办?唯有多练。有段时间,他几乎全天泡在体育馆里,就连晚上睡觉也在琢磨如何投篮。很快,他入选了篮球队,身体素质也更为强健。

  北师大的环境跟体育院校还不太一样,学校的人文环境、学术氛围都很好。他选修了教育系、历史系、中文系的课程,也常常去旁听顾明远、启功等大师的课。如今回想起那段岁月,管杰感慨:“我能走到校长的位置,跟北师大的教育环境是有关系的。”

  哪怕是后来走上校长岗位后,管杰也一直没放弃学习。他不仅坚持读完了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课程,还去美国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教育管理专业培训。

  2005年,丰台区政府主责教育的领导找到时任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的管杰,邀请他到丰台区从事教育工作。“当时没怎么上心。”管杰回忆说。在之后的3年里,丰台区政府、区教委一直不断找机会说服管杰。

  三年的纠结在2008年有了结果:管杰决定调到丰台区。丰台区也给了管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在北京十二中担任书记和副校长。管杰的父辈都是教书的,从小的教育情结使他有种冲动,想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一所学校的品质。

  办学更讲究规则,要着眼于人的成长

  体育竞技比赛注重规则意识,要懂得在规则里获胜。对管杰而言,办学更讲究规则,要遵循教育规律,他认为,校长的一切行为都应着眼于人的成长。

  2011年,管杰调至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担任校长,十八中是丰台区四所北京市级示范高中校之一。“但尴尬的是,当时学校的高考成绩在四所示范校里垫底,老师们也比较消沉。”管杰在认真调研和分析后发现,学校的生源、教师队伍、办学环境等都亟须提升。

  管杰先是在生源上发力,他动之以情,挽留初中校的部分优秀学生留校读高中。把生源素质好的学生教好固然重要,但在管杰看来,把大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带出名堂才是学校真正的本事。每个基础差的学生,其成因千差万别。管杰鼓励教师们多投入时间去了解这些学生,对他们进行科学诊断,对症下药。教师的责任心上来了,学生自然也就进步了。

  同时,管杰也在营造一种宽松的办学土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适合他们自由、自信成长的空间。学校改造了校园环境和教学设备,开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如学校为期两周的艺术节全部由学生自主策划实施,让学生尽可能体验生长和生命的意义,真正培养出具有“健康的体、温暖的心、智慧的脑、勇敢的行”的优秀青少年。

  “苦大仇深的教师培养不出灵动、活泼、有创造性的学生。”管杰认为,教师是教育的根本,要营造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不把教师盯得太紧,而是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

  不鼓励教师坐班,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同时学校还在工作空间和家庭生活空间外尽可能给教师提供“第三空间”。瑜伽队、舞蹈队、合唱队、睡眠培训课……教师需要什么,管杰就四处奔走找寻资源和平台,把给教师“减负”落入常态。

  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有一个好学校,而在管杰看来,有一个好校长必须依靠好老师。一个好老师会带来一个好的领域,要经常研究教师们的兴趣点在哪里,针对教师关注的领域去重点扶持,那么学校就会有新的增长和突破。

  管杰的联系方式对全校师生公开,每个人都可随时向他提出意见和建议。他希望,在带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让他们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成长。在管杰的带领下,北京十八中的办学品质连年提升。

  引领集群,一枝独秀不如芳菲满园

  方庄是丰台区的一个大型社区,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27所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管杰接任北京十八中校长岗位时,正赶上学校进入教育集群的改革中。“如何操作、有哪些具体实施细节……作为龙头校的校长,必须亲自规划好这些事情。”管杰说。

  在集群内,学校间车程不超过15分钟,原有学校的物理边界很容易被打破。而管杰意识到,要想达到集群内资源共享,必须建立信任关系,打破心理的边界感。

  首先是集群的定位问题。作为集群的牵头人,他最初到集群成员校参观时,学校打着横幅——“欢迎方庄教育集群领导到学校视察!”管杰心里一咯噔,事后悄悄和学校领导说,这个关系搞错了,我们是平行关系,是成员间相互需要的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

  管杰是东北人,性格爽朗、大气,极具号召力和引领能力。要实现集群内的资源共享,管杰首先想到了给予,先把学校自身的宝贵资源拿出去。比如,十八中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足球场以及大音乐厅,集群内学校来租借时,只需登记即可。管杰还经常跑到区教委办公室,为集群争取更多项目及合作空间。

  时间久了,集群内的信任关系建立了,师资、课程等更深度的共享就成了可能。在集群内,小学教师可以和高中教师一起培训,不同学校教师交叉站讲台,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更多元。

  师资的共享也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的共享。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到十八中来上学科类课程,集群内的学生到职校去上职业体验课程……管杰认为,教师流动、学生跑校等措施,都是集群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所提供的服务机制。学生的选择多了,更好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在管杰看来,“美”不是用来争艳,而是因为共享互增色彩,因为协同实现共育。十八中的足球教育、方庄二幼的数字化课程、东铁营一中的美术教育……一个个种子项目好似蒲公英,在方庄教育集群发酵、复制,最终受益的是每一所学校和整个集群的师生。

  办好一所学校,开辟一条通道,引领一个区域,创出一片天地。管杰希望,通过共同创设集团化优质绩效,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最终实现集群内学校的价值共生,从而打造区域教育的新样态。如今方庄教育集群已发展到46所教育机构,管杰也恰如长在丰台的一棵大树,在他的引领下,芳菲满园的教育盛景值得期待。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