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以正确消费观击碎“伪仪式感”

  以正确消费观击碎“伪仪式感”

  贾璐源(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2019级本科生)

  新闻回放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在网络上打造生活的仪式感,而为了追求所谓的仪式感,选择超前消费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租房子必须带落地窗,能买得起吸尘器绝不用拖把,健身房办的年卡成了澡票……这是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真实生活。不得不承认,“伪仪式感”正在毁掉很多人。

  主持人语

  立言须慎。新闻评论是一种公开的评议,就评论者而言,是将评论对象放在聚光灯下审视,对其复杂性应有所预判。一要进行必要的事实核实,自问事实是否确切;二要确立正确的评论动机,自问能否通过评论让事情变得更好一点;三要为观点提供严谨的论证,自问观点能否经得起论证。我将这三点称为评论写作的“三问”。今天推出三名学生的评论作品,他们开始体验大众传播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当然,他们还在成长的路上,希望得到读者诸君的帮助。

  传统意义上的仪式感被赋予感恩、纪念、热爱等积极意义,而“伪仪式感”却腐蚀着人的价值观。“伪仪式感”大行其道,这一现象究竟是个人因素,还是受到社会风气的外在影响?事实上,两者都是原因。就个体而言,首先是虚荣心作祟。开放的网络空间成为人们了解他人生活的窗口。网络空间中优质、高端、精致的生活方式激发了一些人内心的虚荣感。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本没有优渥的经济条件,却受到网络空间虚假人设的影响,不计代价地付出时间、金钱、精力,全力包装自己,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消费观,也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其次是从众心理的鼓动。许多人对现实生活不满意,通过不断模仿他人营造仪式感的行动来掩饰己不如人的自卑,在模仿中寻求自我认同。

  不仅如此,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是“伪仪式感”风行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来自现实和网络中的各种诱惑,如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的不正之风,污染社会空气,容易激发个体追求享受的物质欲望。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不足,家庭教育也往往忽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消费观念发生的变化。当学校与家庭意识到“伪仪式感”对个体带来的影响时,孩子往往已经深陷超前消费的泥沼难以自拔。

  对个体而言,应透过表象看清仪式感的本质,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愉悦。真诚地悦纳自己、拥抱生活,才是最能体现仪式感的行动。就整个社会而言,打击奢靡、享乐之风一直在路上,相关部门应加大法律知识普及力度,宣传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学校与家庭教育也应尽快填补相关教育的空白,加强对个体价值观的引导,用正确的消费观击碎“伪仪式感”。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