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关心的教育事
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4月,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映出深深浅浅的绿意,紫荆芳菲,丁香竞放。去年春天,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一年来,清华大学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不断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成就一流大学新高度。
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年4月19日,在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润凤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自己作为学生国旗仪仗队队长的学习成长情况,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使者。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殷殷嘱托,深深影响着李润凤和无数清华学子的青春选择。一年来,李润凤积极投身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参加冬奥会开幕式表演;担任亚洲大学联盟五周年学生大使,正在协助办好亚洲大学联盟2022年校长论坛……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磨练本领、追求理想,为党旗争光,为国旗添彩!”李润凤说。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一所好大学,要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清华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说。
一年来,清华大学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1400余名师生高质量完成志愿服务工作,用真诚和友善向全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和清华故事,展现了中国青年的自信和热情。2022年4月8日,清华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表彰。
2021年,1200余名清华师生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文艺演出和现场志愿服务,用青春和赤诚向党的生日献礼。美术学院团队完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筑装饰设计和漆壁画《长城颂》等多个重大艺术作品创作,牵头联合设计“七一勋章”,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抒情。
一年来,清华大学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和导学思政。2021年6月,清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名单。2021年,清华大学完成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总结工作并获评“优秀”。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更多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邱勇说。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设目标
2021年9月12日9时35分,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达到临界。
这天,清华大学老校长、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在他的学生、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作义的陪同下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关于第四代核电技术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际建造电站的。”张作义说。
2021年11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王大中院士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2021年12月20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第一次,中国在一种工业规模的先进反应堆技术上,领先世界。这项成果,被列为我们国家在关键核心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副总师董玉杰介绍,建成世界首个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奠定了中国在高温气冷堆先进核能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固有安全”的高温气冷堆解决了核能安全利用的世界级难题,特有的高温优势也开拓了核能在非电领域的广阔应用空间。
最让董玉杰自豪的,还是这项工程设备制造国产化率高达93.4%。研发制造的1.5万多件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的核岛设备,我国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董玉杰说。
与高温气冷堆一样,清华大学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多项科研扎根中国大地。2021年,清华大学除再次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外,还有2项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8项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新冠病毒转录复制相关研究获评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举办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首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一年来,清华大学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向世界积极发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声音。
2021年12月,清华大学发布《清华大学2030全球战略》,提出到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大学,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面对新冠病毒的变异积累与变异株的全球流行,世界对于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的需求越发迫切。
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走进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团队实验室。
张林琦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鼓励与嘱托:“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这让团队成员倍感振奋。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高等教育要“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2021年12月8日,由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教授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教授团队、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组合药物,正式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能降低高风险新冠门诊患者住院率、死亡率80%,通过一次静脉滴注可立即起效。
曾经,抗体药物从研发到上市需要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张林琦及其合作团队研发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却仅仅用了20个月。
“高科技含量的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投入,这次研发成功,展示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与世界比肩、前行。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在院系设置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方面的高瞻远瞩,积累储备了很多人才,使得这次研发既有质量又有速度。”张林琦说。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清华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在奉献国家的进程中追求新的卓越。2021年4月,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2021年9月,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服务国家“双碳”战略。2021年,制定《清华大学2030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大学创新体系。
今年3月,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线上评审结果公布,清华大学此次41组参赛团队共获得20项金奖、23项银奖和2项铜奖,共计45项奖励,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这些项目都立足国家发展需求,以金奖项目“数控加工铝合金型材编织自由曲面网壳”为例,团队利用其方法,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完成大型公共灯光艺术装置“雪绒星”,并投入使用。
夯实学科建设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增强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2021年4月20日,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仪式举行,国际著名数学家、首位菲尔兹奖华人得主丘成桐出任首任院长。成立求真书院是清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探索,力图尽快实现在中国本土自主培养世界一流数学人才的目标。
2021年5月,清华大学成立量子信息班,这是学校首个量子信息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项目,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担任首席教授。
“一流大学要全面提升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坚持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邱勇说。
清华大学遵循基础学科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因材施教模式,全方位谋划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一年来,清华大学以强基书院为试点探索本博贯通培养模式,成立求真书院实施“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加强博士生教育全过程管理,新增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公共卫生与健康项目、集成电路项目。
2022年4月12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清华大学代表队有2件作品获得主体赛特等奖,1件作品获得“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2022年4月14日,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会议紧抓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全力以赴答好指向未来的“考卷”。
面向未来,清华制定了《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秉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持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励最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
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清华大学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以生动实践诠释了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命题。
“清华大学将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作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清华贡献。”邱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