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青岛理工大学 融入和服务地方 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临沂校区是青岛理工大学三个校区之一,坐落于沂蒙小调的诞生地——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它的创办缘于2006年青岛理工大学与革命老区的结对帮扶。16年来,青岛理工大学秉承“扎根革命老区,办沂蒙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光荣使命,对接临沂、融入临沂、服务临沂,在对接服务地方中实现了临沂校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传承沂蒙精神

  汲取红色力量育人才

  扎根红色热土,就要汲取红色力量。青岛理工大学将临沂校区作为传承沂蒙精神的前沿阵地,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完善红色教育教学体系。到沂蒙精神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地接受红色教育,成为教师“必修课”。将沂蒙精神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课程目标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研究体系,深度挖掘沂蒙精神的育人要素。

  “红色导师”请进门,完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聘请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市级以上优秀党务工作者、革命老战士作为师生的“红色导师”,依托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等红色节点,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开展沂蒙精神研究践行,成立沂蒙精神研究所,每年立项研究课题几十项;学生自发组建志愿沂蒙服务队200余支,到周边县镇、村开展支教支农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沂蒙红色基因的流动实践队。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滋养了校区的底蕴,“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立起了校区的脊梁,经过16年的发展,临沂校区逐渐培育形成了“艰苦创业、忠诚奉献、实干担当、创新自强”的品格。

  临沂校区教师连续两年获省讲课大赛一等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7%以上,普遍反映学生能吃苦、有冲劲;学生专科升本科录取率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近百名专科生直接考取硕士研究生,生动注解了红色精神就是红色力量。

  彰显人才优势

  唱响携手发展新篇章

  人才是创新之源、发展之基。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鼓励引导师生扎根临沂、建设临沂,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以输送人才为媒介,推动学校创新要素与地方发展要素的有效衔接。临沂校区目前在临沂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有443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6.08%。定期举办校企合作发展战略座谈会,启动“300博士服务临沂百家企业行动计划”,每年选派泰山学者、专家教授500余人次到临沂工作,以科技特派员、副总形式入驻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等服务活动。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自身优势转化为服务“杠杆”。探索形成“乡村党建+乡村规划”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设立乡村党建研究培训基地和乡村振兴研究所,委派教师团队担任党建指导员和规划技术指导员,以乡村党建为引领、美丽乡村规划为先行,绘就沂蒙乡村“党建带”。学校教师主持规划设计的两个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验收,承担百余项省市级美丽乡村规划。

  勇担“教育扶贫”光荣使命,先后派驻费县5轮共24名优秀干部,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争取外部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工作案例获评“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谱写了一曲发扬理工特色、服务乡村振兴的亮丽篇章。

  实现共融共荣

  闯出精准转型新路径

  城市与大学相互赋能,共生共荣。学校践行“对接临沂、融入临沂、服务临沂”的发展思路,推动临沂校区办学水平和对临沂发展的贡献度全面提升。

  坚持同向共行。临沂市政府部门与青岛理工大学于2021年达成协议,由临沂市采取“交钥匙工程”,在临沂主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一所具有鲁南特色、国内一流、功能完备的新校区。学校编制《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转型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立足临沂,面向鲁南,服务山东,办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科大学”的转型发展目标定位,校地携手,为转型发展跑出加速度。

  坚持聚焦关键。以“与学校错位、与临沂对位”的学科专业布局原则,主动对接临沂“十优产业”,确定土木建筑、智能制造、经济管理、绿色环保等“学科专业群”进行重点建设,本科专业由2018年的5个增至现在的17个,加强与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和人才供给。在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中,校区专业得到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国物流之都”精心打造的物流管理专业通过省一流专业申报,正在争取国家一流专业的审批。

  坚持合作共赢。学校实施“人才智力对接、创新能力提升对接、学科专业布局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沂蒙精神传承和弘扬、服务党建质量提升”服务临沂六大专项行动,签署校政校企合作协议100余份,金额近亿元,学校获临沂市各级财政支持资金8000余万元。

  服务地方发展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提升高校自身办学实力、彰显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青岛理工大学一定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不辱使命,担当作为,在服务临沂实现由“大美新”向“强富精”战略性转变中增强主动性,作出新贡献,谋求新发展,树立新形象。

  (李国涛 陈丽华)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