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什么样,直接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4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
《强师计划》擘画新蓝图,将如何影响1586万名基础教育教师,又将带来怎样的格局之变?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关注1
师范教育将强起来
师范教育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队伍素质高不高、教育事业发展强不强。
任友群指出,目前全国215所师范院校、500多所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但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保障水平仍待加强,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在《强师计划》的部署中,“强培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尤为鲜明。在师范教育的“高水平”方面,《强师计划》提出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加强一流师范大学群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在加强整体性方面,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聚焦薄弱师范院校建设,由高水平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一起,以组团方式帮助30余所薄弱师范院校。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将从设立专项、优选学校、加大投入三方面,重点支持50所左右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每所高校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这必将带动我国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说。
关注2
乡村教育将好起来
“一名优秀的教师将会深远影响一名学生的未来。”正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乐育书院英语(优师计划)专业就读的李若雨说。
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每年为脱贫县、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本科层次师范生,这些师范生学习期间享受“两免一补”(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全部到定向县任教。
作为北师大“优师计划”首批招录的401名学生之一,黄炫光深知其意:“毕业后我想回到家乡湖南省桂东县,做一名地理老师,丰富教学形式,带学生开展天文观测、地质勘查等实践活动。”
“补短扶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鲜明思路。《强师计划》将“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包括实施优师计划、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作为一项重要举措。
这意味着,像李若雨、黄炫光一样的有志青年将越来越多。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将增加“优师计划”招生200人,加大对县域师资的补充力度。
关注3
教师待遇将提起来
“空调、冰箱、洗衣机……就连窗帘都替我们想到了,真正是让我们一线教师拎包入住!”在河南省新密市米村镇初级中学的教师周转房里,上完课回来的教师张丽君感觉心里暖暖的。
近年来,对于基层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暖心工程在各地涌现。“十三五”期间,中央投资523亿元,推动我国教育基础设施显著加强,广大教师工作环境显著改善。
然而,目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与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欠发达地区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何解决教师急难愁盼问题,让乡村教育更有吸引力?
《强师计划》多处提及“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对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等提出明确要求。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表态。
任友群强调:“要让乡村教师能够安居乐业,加强教师的周转宿舍建设和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实现乡村教师在学校附近有周转的宿舍、在县城有稳定的住房。”
“发改委将通过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将教师周转宿舍作为重要建设任务,在已基本解决最困难地区、最急需群体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兜底补短、跟进服务,为广大乡村教师安心从教解决后顾之忧。”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关注4
教师素养将高起来
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9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89%,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79%。
但专家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正在从数量不足向提高质量转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
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师应具备何种素养?《强师计划》将“教育信息化”划上重点。
据介绍,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方面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功能;另一方面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同时,多渠道开发汇聚优质的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让更多教师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共享优质教育教学、教师研修资源。
“高质量的师范生是为未来教育而生的,支撑未来教育的关键支柱则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和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建议,在高质量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学科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并紧密结合未来教育教学特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与智能教育课程,重点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与智能教育能力,确保他们具有胜任并引领未来教育的行动能力。
本报北京4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