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凸显教育教学特色 助推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扎实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瞄准世界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这所全国“双高”学校坚持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开展了“中高衔接”“高本衔接”“现代学徒制”“岗课证赛融通”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目前,学校获得国家、省级、市级教学成果奖86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3项。获奖成果充分体现了近年来该校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特色与成效,具有较高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同时,学校先后培养了大批教学科研先进集体和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教学名师7人、国家特殊津贴专家7人、国家教学团队(含教学创新团队)3个等。

  国家教学名师杨则文教授主持的“智慧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技术技能积累与教学转化”教学成果,是在会计智慧化革命使原有技术技能与新的岗位之间产生错位、财会机器人使传统会计职业面临挑战、会计专业必须为生存和发展寻求新的出路的背景下,团队重构面向未来的会计技术技能清单,确定高职会计专业应具备的技术技能,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团队、教学手段、测评标准5个方面提出会计技术技能教学转化与专业升级的思路,系统设计教学转化的内容、路径和方法,形成基于新技术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系列配套教学资源。项目以重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基于行业技术变迁形成系统教学转化模式,基于行业技术技能演化的路径、现状和未来全面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累积专业教学资源。全面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也显著提升,取得了一大批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共获得47项国家及全国性标志性成果、16项省级标志性成果。项目团队基于项目实践,主持制定国家职业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高等职业院校税务专业教学标准、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及税务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测评标准,参与制定国家会计专业、审计专业教学标准,将技术技能积累和本项目经验上升为国家标准,引领了全国财会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教学改革,对兄弟院校会计类专业建设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广东省教学名师郭盛晖教授主持的“标准引领、文旅融合、数字赋能:对接大湾区产业升级的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成果,旨在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不健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文旅融合程度不够且数字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以及2010年开展的广东省“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等项目研究和“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建设等实践,成果主要对接大湾区旅游行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规范和新标准,开发了一系列旅游教育教学标准,解决了旅游人才培养定位不准、标准引领性和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对接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需求,构建“文化素养+旅游技能”的“德行雅智”课程体系,创新了以岭南产业学院、长隆产业学院为主要载体的“六双三真一体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文化素养不高、文旅融合和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对接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和旅游数字化人才需求,建设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改革数字化教学手段,实施“数字化实训室+数字化教师+数字化教法+数字化课程资源”。成果经过5年的系统改革与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本校和省内外兄弟学校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示范效应凸显,对促进湾区旅游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技术能手杨鹏教授主持的“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软件测试人才‘双线并进’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基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流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倡导“双线并进”育人才、“育服相长”比翼飞的育人理念。2006年在全国同类学校中率先创办了软件测试专业方向,形成了“双线并进、育服相长”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6年来为多家企业、研究院所输送软件测试人才1100余人,形成了“软测人才找番职”的良好口碑。近5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软件测试相关比赛奖项共计112项,其中包括第三届IEEE国际软件测试大赛铜奖,连续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连续5年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特等奖。2019届毕业生李凤获“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面向北斗、5G通信、信创等国家重大需求,搭建工程级产教协同育人共同体,为华为、百度、京东、腾讯、飞腾、麒麟等行业龙头企业和110多家中小软件企业开展北斗应用测试、CAD工业软件测试、信创测试等服务530余项,研发信创测试工具2套,制定软件测试国家标准2项。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校软件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建成软件测试国家在线开放课程,访问数超过10万人次。出版软件测试教材8本,其中国家规划教材4本,发行超过20万册,被300多所院校和众多企业选用,在行业产生了广泛影响。

  李绍中教授主持的“基于大数据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结合顶岗实习具有的持续时间长、实习地点分散、校企共同管理和指导等特点,旨在解决教学质量评价提出的新要求。针对顶岗实习中存在的评价标准不明晰、方法不科学、过程性评价和实时预警困难等问题,成果团队依托广州市重点课题“基于智能计算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方法研究”,并通过9项顶岗实习系列教改课题研究,在PDCA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价值引领,大数据分析作为技术支持,构建了兼具评价与改进双重功能的“一指标、一方法、一系统、一平台”的解决方案。成果一是构建了“六横四纵”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三是构建了由评价反馈等5个子系统组成的质量保障系统,四是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平台。“六横四纵”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平台对研究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5年多的成果应用,近三年学生顶岗实习全部合格,学生满意率高达98%,2022级各二级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专业对口率均较高。目前,成果已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60所省内外职业院校成功应用,受益师生超40万人。

  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罗威教授主持的“基于校企协同共建项目中心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经过近20年的积累实践,与企业共建财经类专业项目中心,按照企业的工作环境改造实训室为项目中心,实现真实的工作任务及人才培养。2012年启动了基于项目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打造金融、会计、商务三个项目中心,开发了“教学企业项目”系列课程,研制了“9+3”集中顶岗实习制度,完善了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有效地解决了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项目中心为合作企业累计带来近千万元经济收益,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财经类学生获得全国、全省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获2020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财经类项目国赛铜奖,毕业生创业率超过3%。与企业联合开发了多项教学资源。2015年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银行授信业务》获国家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教学企业项目(客户理财)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资源共享(开放)课程,合作企业中国银行被评为省优秀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联合申报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超过百万元的横向服务收入。

  国家教学名师阚雅玲教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在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中引领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体现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教师、名师引领很重要”。阚雅玲名师工作室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德技双馨、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向,针对名师如何形成有效引领机制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创新理念。一是搭平台、建机制。行业支持、校企共建“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按照项目化原则招募成员,培育了青黎工作坊、半山学堂、“双师”培养实践共同体等公益性“自组织”。“名师引领、行企助力、成人达己”,从机制上实现了教师与学院协同发展的“自激励”。二是强教改、创模式。服务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室成员基于“项目驱动、成果导向”,采取“无人区、先行者”战略,创建了“价值引领、行动导向、共创共享”的教师发展模式。三是深研究、筑路径。通过课程与专业、学徒制与标准建设、产业学院与职教集团、课程思政与“1+X”证书等教学改革,实践与理论循环促进,行企与学校交互融合,基于专业能力标准,创新师徒传承机制,构筑了“雏雁—青雁—鸿雁—头雁”的“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出版名师丛书《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等7部专著,发表58篇论文,开发了10个师资培训项目,培训了3万余名中高本教师。

  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叶永平教授主持的“‘传承文化、引领时尚、科技赋能’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针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教学资源匮乏、多方联合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托国家、省示范性专业建设项目,依托大师工坊、时尚行业、办学机构、科技企业“四方参与”,构建了一支由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校企“双师”、名设计师等校行企组成的引领型、国际化“三师”教学科研团队,形成了“传承文化、引领时尚、科技赋能”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作为国家教育部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单位,积极引领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成果先后在本校7个专业和全国200多所高职院校宣传推广应用。成果解决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文化技艺传承、先进技术脱离等关键性问题,育人成效显著提升。建立了新工艺融入技艺传承、新技术融入文化创意、新材料融入设计制作“三融入”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提出了高职艺术设计跨界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惠及本校3400余名学生,就业率增长6%;支撑了中国特色高水平艺术设计专业群、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工艺大师传承创新基地学校等重大项目立项及建设。成果形成52篇论文,获奖93项,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80多所院校及企业前来学习与交流,举办推广讲座14场。

  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叶雯教授主持的“基于交互赋能多维平台的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基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高端转型融合发展需求培养土建类专业人才,破解企业合作动力不足、教学内容不能适应产业新技术发展、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逐步形成基于交互赋能多维平台的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师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共建共享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中心等,赋能行企技术升级,平台汇聚行企资源和企业文化,赋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基于多维平台在交互赋能中有效回应企业利益诉求,搭建行企校合作桥梁,共谋利益共同体。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职业岗位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产业先进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三融),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教学标准及课程内容,主动适应建筑产业发展。通过“教师进平台、教学进现场、学生进项目”(三进),开展现场教学、技术研发、岗位实战,以师傅带徒弟、项目递进形式全面提升师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成果应用于5个专业5届的2400余名学生,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5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奖76项,80%的学生参与各类技术研发、服务项目,在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就业比例达到14.71%,毕业生社会满意度和贡献度高。

  (张雪峰 肖敏琼)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