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宝鸡文理学院 弘扬延安鲁艺精神 践行新时代教育使命

  延安鲁艺创立于风雨飘摇的20世纪30年代末,1938年时任党的领导人联名发起成立了以鲁迅先生命名的“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鲁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及革命工作者,他们以绘画、雕塑、摄影、音乐、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中国革命队伍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在所有音乐学科的教学中积极融入鲁艺精神,大力提倡课程思政,实施建立全学科、全方位的全课程育人体系。

  鲁艺精神为当代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素材

  自鲁艺诞生之日起,爱国意识就深深地浸润于鲁艺工作者的血脉中,他们用画笔、雕刻刀、相机、五线谱等工具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民族情、爱国情,成为凝结广大中国人民力量的“磁石”。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在音乐美学课程中,实践了音乐美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教师首先讲解歌曲创作特征,6/8拍的节奏、婉转优美的旋律线条,使得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直抒胸臆、感情炽热。其次是讲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效果、歌曲伴奏、思想内涵等方面的专业分析,即思辨性环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从审美创造到审美呈现都充盈着饱满的爱国热忱。无论音乐创作,还是歌词创作,最后到首唱者的二度创作,都表现出对家乡和祖国热爱的真情实感。再其次,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审美欣赏阶段,只有运用具有思辨性的观点概括出这首歌曲的人文主义情怀,即热爱家乡和祖国是全人类的普遍情感,才是所有艺术作品永恒的创作主题。目前,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深入挖掘每一门专业课中的德育元素,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培养深入结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鲁艺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每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坚定文化自信更是积极推动文化创新的基础,鲁艺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激起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斗志,新中国成立后,鲁艺又再次担负起国家振兴的重任,为我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践行了鲁艺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例如在欣赏鲁艺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时,教师不仅要讲解歌剧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歌剧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李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的中国新歌剧。歌剧中运用了民歌音调作为人物形象主题音调的基础,广泛吸收了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素材展开剧情;此外,教师还要结合音乐作品讲解《白毛女》这部歌剧中反映的阶级矛盾斗争,以及作品揭示的精神内涵。这样的音乐鉴赏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党史与中华民族崛起之不易,促使大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鲁艺精神对现代文艺教育具有积极影响

  鲁艺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创造了丰富的艺术文化,对于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将这种“红色音乐”实践活动融入各学科教学体系,不断促进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音乐学院还搭建了“红色鲁艺”科研教育平台,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渗透到各门专业课体系中去,提高鲁艺精神的传播效果,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学院于2018年获批立项的陕西省社科基金“延安鲁艺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2018K39)”及陕西省教育部门项目“延安时期鲁艺音乐教育的体质研究(17JK0033)”,在音乐美学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的教学中得到大力发展,该教学中一直实践着鲁艺精神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导学生们要学习鲁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挫折的品质,即使面临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条件,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新时代每名大学生必备的品质。当下,学院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更加重视课程思政,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学院针对当前高校课程应如何践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教学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在教学中实现“三全育人”。对于音乐学科而言,任课教师不能过于追求学生短期内大幅度提升音乐技能,要注重对学生长期音乐素养的培养。学校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界限,整合教学资源,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提升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王丽娟)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