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讲述的故事主角是学生小杰,一个总让我心疼的孩子:他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回家,大多数时候都得自己做饭、洗衣服。不过,他性格开朗,很讨人喜欢。课间,他会跟好朋友打打闹闹,也会帮老师拿教具、送作业本,在班里比较受欢迎。
可寒假过后,我发现小杰变了,偶尔有家庭作业没有完成的情况,每次他都保证“一定把作业补完,并且不会再犯”。看着他真诚的样子,加上他一直以来作业都按时完成,我没多说什么。
快月考的时候,小杰的组长主动找我交流,说小杰几次都是提前到校抄同学的作业。这让我很惊讶:小杰一向都很诚实,还曾说“抄作业的人都是浪费时间的傻瓜”。现在是怎么了?
我在课间找到了一次“偶遇”小杰的机会,用闲聊的语气对他说:“小杰,这些日子作业完成得很好。我特别高兴能看到你这样认真、踏实学习。做作业的时候有没有不会的?我们可以一起解决。”
小杰满脸通红,主动承认了错误,说作业太多了,晚上写不完,所以才早起抄作业。
后来,我找小杰妈妈了解到:寒假时小杰迷上了手游,周末甚至会玩通宵。我又找小杰的好朋友了解了一些细节:小杰晚上回家总要打会儿游戏才写作业。如果写作业时有人约他玩游戏,他就把作业丢到一边。
收集完信息,我没给小杰贴上“网瘾少年”的标签。信息社会,玩游戏已成为少年网络社交的一部分。可是,怎样帮他合理安排学习和玩游戏的时间呢?
我想起了“互助学习小组”。月考前夕作业相比平时有所增加,不少学科增加了读书和背诵任务,如果学生可以相互提问巩固所学,或许可以起到促进学习的效果。
于是,我让“互助学习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互助学习。有的小组选择在饭后一起到某个同学家中写作业,有的小组约定在家登录钉钉,打开摄像头,一抬头就能看到同学,像在教室里一样。
小杰在小组中一直积极主动,所以“互助学习小组”启动后,小杰很开心,再遇到难题,他会与同学讨论,而不是等着抄答案。
周末时,小组成员还会组团一起玩游戏,小杰的“游戏瘾”也得到了缓解。他非常积极地参与“互助学习小组”活动,月考成绩不仅没有退步,还提高了不少。
不给小杰戴上“沉迷游戏”的帽子,也没要求小杰对沉迷游戏的事情进行解释,是因为我知道小杰的问题也是班里许多学生面临的“学习与休闲”的问题。但在这种团结互助的氛围中,小杰的问题悄然得到了解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假如一个人处处感到和知道别人是在教育他,他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能力就会迟钝起来……”而这样不动声色的教育会像绵绵春雨一般,悄悄滋润孩子的心。
呵护童心,保护学生团结、友爱的情怀,这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作者杨自秀系山东省临沂第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