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身理性,少做发财美梦
王睿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
姜申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闻回放
热衷于理财的年轻人,经常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观看理财视频或购买相关课程。然而,这些看上去专业的内容,或许只是出自并不会理财的演员。年轻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或圈套。
主持人语
姜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网络上理财培训的骗局,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在新闻写作课上展开讨论,并撰写评论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有的学生看到当下年轻人的焦虑,提醒他们走出不切实际的梦境,昂首挺胸、重塑自我;有的学生敏锐地发现财商教育的缺位,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向填补金融知识的空白;还有的学生立场鲜明,指出“理财高手”利用的正是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心态,提醒他人不要盲从、盲信。从政府监管、法律漏洞,到网络生态及舆论深省,三名学生的评论观点富有建设性,值得一读。
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年轻人时常可以在各种APP或网页推送中看到极具诱惑力的理财广告弹窗。不少人抱着免费试一试的心态就中了圈套,陷入“理财高手”话术和套路织成的天罗地网。
这些裹上理财知识糖衣的教育产品或“理财高手”,究竟是一种知识经济还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两者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十分明晰。因为有些人正是利用了法律的模糊规定,成为“灰色地带”的游走者。我国知识经济本身起步晚、基础薄弱,目前仍未发展成熟,存在许多亟待治理的乱象。
网络上涌现的各类理财平台和产品,给政府监管带来巨大挑战。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暂时还难以建立完备、可操控的信用与监管体系,我国互联网理财行业的规范发展仍任重道远。
年轻人理财意识的增强,本来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当下,年轻人想要投资理财的强大欲望,与实际理财知识不足之间产生了矛盾。如果向更深层次探讨,这或许反映了年轻人当前存在的一种危机,那就是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下,社会资源总量提升速度放缓,使得社会资源分配问题愈发凸显,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在与社会的层层内耗中,内心的宏大理想可能会逐渐被消解,最后碎落在精打细算之中,因而更容易陷入理财焦虑的陷阱。
对此,缓解年轻人的理财知识焦虑,为其提供正规、系统、高质量的理财培训显得尤为迫切。更重要的是,年轻人要保持自身理性,少做虚无缥缈的发财美梦。这一代人需要的是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