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议题式微课程的4个推进环节

  移动通信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开放、共享理念的生长,高节奏的时代催生着碎片化学习方式的产生。议题式微课程便是开放、共享理念和碎片化学习方式在新一轮课改中所产生的微型探究行为和课程样态。在这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自身经验和学科知识对微议题进行短时段探究,呈现“微议+研讨”的显著特征。作为议题式教学与“互联网+”相关联的一种融合学习方式,议题式微课程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一般按照以下4个环节开展。

  环节一:微议题定向。微议题定向即确定所要探究的微议题方向,这是议题式微课程的首要环节,其切口在“微型”、动机在“研议”、结果在“命题”。议题的确立既可以是学生自主开放式选择的结果,也可以是教师菜单式引导的结果。在自主开放式选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议题,包括家庭生活类议题、校园生活类议题、社会生活类议题等,反映学生生活阅历的丰富程度、生活触角的敏锐程度和生活感悟的深刻程度。学生自主开放式选择的微议题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这类议题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真实兴趣,具有原生态意味,选择结果往往会出乎教师意料;另一方面,学生所选择的微议题也可能受学科知识或其他知识影响,成为一个宽泛的学科性问答题,这类议题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切口,只是教材知识主题的“搬家”,因此教师在微议题定向时应予以校正。菜单式引导是注重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的一种方法,由教师提供微议题菜单,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或特长选取其中某个微议题,然后邀请其他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商议研究。菜单式引导的方式一般由教师或教师共同体根据学生群体性、差异性的需求,设计出多样化的微议题,形成微议题库,让学生能够“想吃什么点什么”。

  环节二:融合式发现。融合式发现具有选择性、方向性,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发现相关情境材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网络搜索引擎自主发现并梳理材料形成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研讨作准备。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情境选择、依据关联、方案制订等渐次递进的阶段。“情境选择”的任务在于寻找议题的第一手资料,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议题展开过程提供具有时代性和亲和性的情境或场景。“依据关联”是针对“为什么”环节所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情境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寻找决策的依据。在“依据关联”中,学生既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学科性的信息对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综合性的论据关联。“方案制订”是针对“怎么样”环节所做的准备工作,主要为议题决策寻找和发现方案性的具体策略。按照微议题的创新程度,制订的方案可以分为反思再构性方案和预测决定性方案。反思再构性方案主要用于对微议题所涉及的现有方案的困惑或不足进行反思,在反思基础上提供再次建构的具体方案;预测决定性方案主要用于对微议题将来可能出现的现象或方案的一种预测,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

  环节三:会诊式商议。会诊式商议是指课题组以会诊的方式进行商议并形成结论和决策的过程,主要包括会诊梳理和撰写报告两个阶段。在会诊梳理阶段,组长组织成员对各自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联合诊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梳理的资料包括情境、依据、方案:情境梳理要关注情境的时代性、生本性和学科性,依据梳理要关注依据的整合性、简明性和关联性,方案梳理要强调学科的方法论或具体策略。在议题式微课程中,具体方法或措施的梳理尤为重要,是学科知识应用和迁移的重要表现。梳理的直接目标是“形成报告”,一般由课题组集体商议形成思路后由组长执笔完成。微探究学习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组成部分:议题描述板块、论据梳理板块、方案说明板块、议题延伸板块。议题描述板块用于描述议题的产生背景和性质特征,论据梳理板块用于阐述解决议题的学科依据和综合论据,方案说明板块用于说明解决议题的运行条件和操作措施,议题延伸板块用于对探究学习的补充和深化。

  环节四:多样化应用。多样化应用是将议题式微课程成果的应用由一个课题组拓展到一个班级甚至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做法,展示和渗透是成果多样化应用的两种常见方式。展示主要包括话语展示、纸质展示和网络展示,教师既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成果介绍从而共享探究学习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微探究学习成果展览实现微探究成果的墙面化“定格”,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在线推介形成跨界的泛在式共享。微探究学习成果展示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场而公开的演绎或陈列增强微探究学习成果传递过程中的“现场感”,形成眼见为实的学习张力。课堂渗透是一种将微探究成果应用到学科知识学习的行为,包括情境创设和知识建构。微探究学习成果在教学情境中的渗透主要表现为把成果转化为教学情境的某一部分。

  从教学实践来看,在议题式微课程实施过程中,4个环节紧密相关、逐步推进,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逻辑。“微议题定向”是起点,“融合式发现”是基础,“会诊式商议”是关键,“多样化应用”是直接目的。在4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建构和社会建构等探究方式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知识,从而在小切口的探究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作者沈雪春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党委书记)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