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为笔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领航、思政支撑、学生管理三者合力同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合,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合作教育三者相互协同,构建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大思政”体系,拓宽了“三全育人”格局。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科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实施小班化教学,通过“多名教师上好一门课”的专题组式教学改革,用好国家统编教材,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由党委书记主要负责的“一把手工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均超出学校平均水平。此外,学校还出台《专兼职辅导员考核办法》、修订《班级工作班主任责任制实施细则(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以省思政培训研修基地和引领学生千日成长工程博士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构建班主任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和高水平育人名师工作室三级梯度化的培养体系和覆盖全员的三级培训培养体系,不断锤炼和提升队伍质量。同时注重团学干部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层次的团学干部定期举办团校培训、“青马工程”培训班、团学骨干“金鹰银雁”计划,促进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扎实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思政。依托学校明理学院、银领学院等素质教育学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围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等内容,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公共基础课程。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美育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持续巩固专业教育课程思政。依托学校“千日成长工程”,根据不同专业(群)的优势和特色,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将全课程育人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一年级金院学子、二年级院部学友、三年级行业学徒为阶段培养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不断增强实践类课程思政。一是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依托学校笃行创新创业学院,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八个一”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二是强化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等的职业基本要求,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全体师生员工和校友力量,特别是合作企业、优质校友等资源,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实践中涵养“零差错”的金院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素质学院交相辉映
2015年9月,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从2016年开始连年举办全国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书记)论坛,带动了高职马院建设。学校党委明确“真信真懂真学真用真教马克思主义,传递传达传诵传唱传习中国共产党好”为办好马院宗旨,较早提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马院全体教师必须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要求,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具体直接分管的马院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了省社科联、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等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切实重视课程改革创新探索。到目前为止,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有博士11名,教授12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学校马院被确定为全省高职院校仅有的重点马院,并以马院为基础申报了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基地、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研究基地。学校被推荐为全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副会长单位,学校马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学校还先后创设了明理学院、银领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交相辉映,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体系。
明理学院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金院学子”为教育目标,开展明理课程教育教学、明理实践活动组织、素质教育实施研究,通过“明法理、明德理、明事理、明学理、明情理”的“五明理”教育,培育“会守法、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感恩”的金院学子,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理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创新”荣获2020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
银领学院以订单培养为始点,以优质银领为目标,构建了校企育人平台,建立了学校和行业深度融合开展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是学校“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的优秀范式。银领学院订单人才培养实现了教学与培训紧密结合,将企业的用人竞争前移,在校企合作上形成了“赶集”效应。银领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称号,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网络思政工作案例获全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创新示范案例。学生连续8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银行业务综合技能赛项团体一等奖,3人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计划大赛全国金奖一项,两人分获团组织首届“劲牌阳光奖学金”暨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寻访活动特别奖和提名奖。毕业生20余人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金融青年服务明星、全国金融系统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首席工人等荣誉称号。一人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栏目中30秒蒙眼手动点钞202张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二、三课堂有机融通
在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办学规律的实践中,学校党委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普遍特点,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既要抓教学,又要抓育人,更需要立体化育人体系作支撑,切实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约1000天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悉心指导,凝练提出了学生“千日成长工程”,将一、二、三课堂有机融通,实现了课外教育和课内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集体培育和个体修养等有机结合,努力培育更多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基层复合型人才。
一是以“三教改革”夯实第一课堂根基。围绕学生“大思政”教育,深入推进“三教改革”,要求专兼职任课教师将“大思政”育人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等各环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案例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有效利用各类红色基因场馆、基地等,进行案例教学、实地考察、访谈探究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经常性地开展“大思政”育人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
二是以“三维四化”拓宽第二课堂阵地。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形成了以金融文化、诚信文化、校友文化为基本架构的“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并在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坚持把“诚信文化‘立人’、金融文化‘立业’、校友文化‘立世’”作为价值导向,把“品德优化、专业深化、能力强化、形象美化”作为目标导向。据此,学院每学期都组织开展数百项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展知识应用,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在“品德优化”领域,紧扣金融特点,从职业素养和人生品格的交叉点入手,广泛开展诚信教育,设置诚信书架、发布诚信指数;在“专业深化”领域,通过开展系列技能擂台赛、专业能力大赛等,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在“能力强化”领域,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由学生主动策划发起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不同方面多维度锤炼自身能力;在“形象美化”领域,组织开展学生党员“亮牌示范”活动和红色经典活动,让学生党员身份亮出来、工作干出彩、形象靓起来。
三是以“456”实践模式丰富第三课堂载体。每年开展创新创业、专业学科、职业技能、文艺体育等四类竞赛百余项,提升学生竞争力和创新力;树立“五百榜样”,即百名实践先锋、百名学习标兵、百名团学骨干、百名技能尖子、百名文体之星,引领学生向身边的标杆看齐;办好千名学生写万封书信、千名学生评万象风云、千名学生传万句箴言、千名学生访万名校友、千名学生读万卷书、千名学生行万里路等6项“千万活动”,丰富学生人生阅历,践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周建松 张鹏超 吴德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