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教育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发展主题的不同,教育的民族复兴使命也具有不同的具体历史特点,表现了教育与民族命运共呼吸、与历史发展同进步的历史规律。
革命的社会发展主题与教育的革命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在民族屈辱中诞生,肇始于“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实业救国构想和“以西为师”理念中,教育承载着实业救国的使命,内容主要集中在兴办学堂学习外国语、外国科技、西方军事等方面。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标志着实业救国构想的失败,同时决定了中国现代化教育必须立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社会主要任务、服务社会发展主题,承担起新的更重要的历史使命。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不断入侵和清王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没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社会最主要任务,革命也成为最鲜明的社会发展主题,中国社会由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诞生的。面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性要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发展主题,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在各个领域最重要的使命。
革命的社会发展主题决定了教育的革命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对人民大众进行文化启蒙的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一开始就把教育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赋予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革命使命,并随着革命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不断深化对教育的认识,赋予教育以不同的具体使命。面对苏区新文化的创造和建设需要,强调大力发展新教育,“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面对抗日战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提出了改革旧教育、实行抗战教育的政策主张,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为出发点的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教育与科学的教育”。面对解放战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胜利的主要任务,迅速认识到教育应为进行土地改革、实现全国解放服务,明确提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提高革命觉悟、播撒革命火种、确立革命观念、树立革命理想、凝聚革命共识、壮大革命队伍、完成革命任务,成为新民主主义教育最重要的实践内容,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
建设的社会发展主题与教育的建设使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救国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大历史性任务,实现了中国社会发展主题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
面对100余年来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千疮百孔、社会百废待举的历史现实,中国共产党如何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任务面临着种种严峻考验。
建设的社会发展主题决定了教育的建设使命,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社会发展主题的新变化与教育的新使命,在1949年12月23日召开的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强调了教育为国家建设培养骨干的历史任务,特别是在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即“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对工农大众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清除人们的封建文化观念、培养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合格建设者,成为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性任务,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也相应成为党的教育方针。
改革的社会发展主题与教育的改革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当时群强环伺的复杂国际环境与国内饱受战争蹂躏的艰难局面,我们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第一次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缺乏科学认识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对立的复杂国际环境等原因,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众多方面形成了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僵化机制与落后思维,改革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启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富国大业。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开启。改革作为这一时期最响亮的时代号角,凝聚着人们最广泛的共识,激发着人们最深层的潜能,汇聚着人们最庞大的力量,成为各领域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改革的社会发展主题决定了教育的改革使命,服务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的鲜明特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成为教育的核心灵魂。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对教育方针作了规定,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随着教育的繁荣发展,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引起高度重视。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教育中树立人们的改革意识、确立人们的创新观念、激发人们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打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消除人们旧有的计划经济观念、改变人们僵化保守的思维以及高扬人作为市场个体的主体性等,一切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凝聚着这一时期教育最广泛的智慧,成为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复兴的社会发展主题与教育的复兴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历史判断,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复兴作为新的社会主题成为新时代最能凝聚人心的时代口号。
复兴的社会发展主题决定了教育的复兴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教育必须要把完成复兴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历史使命。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突出强调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将“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列入“九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教育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大业奠定“重要基石”新的历史性使命。
(作者胡长栓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教授,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工作目标研究”[19JZD04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