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段服务 强化支撑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周晔
■专家谈《“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以适宜融合为目标,按照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提升支撑能力的基本思路,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坚守初心使命,始终发挥特殊教育学校骨干作用。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中重度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教学任务,同时为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门提供专业支撑。据统计,目前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达2288所,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实现“县县有特校”。
《计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一方面提供更加充足的特殊教育学位供给,满足广大中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另一方面持续发挥专业支撑作用,做好区域特殊教育体系布局、规划的参谋,及时沟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对普通学校做好融合教育专业支持等。
加强分类施策,不断提升学段教育教学质量。“十四五”期间,特殊教育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规范使用审定后的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坚持因材施教、因段制宜,不断提高对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加快向两端延伸,切实提升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要扎实推进,针对残疾学生的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二是学前教育要创新形式,主动担当起残疾幼儿康复教育重任,积极作为,争取支持,在学校设立学前部、学前班。三是职业教育要拓宽领域,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满足各类残疾学生需求;拓宽专业设置,增加技能培训科目;拓宽就业渠道,满足社会、家庭和学生需求,切实做好残疾学生教育与就业衔接工作。
抓好能力提升,持续强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适应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拓展特殊教育师资队伍,逐渐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骨干,以资源教师、随班就读教师为主体,以巡回指导教师、送教上门教师为补充的体系,坚持分层培养、形成梯队,充分发挥五类教师在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行随班就读教师上岗年度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参加专项培训、获领上岗证书,保证人人持证上岗。同时,面向新任教师开展融合教育通识性培训,确保所有新任教师都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素养。二是推动在融合学校和特教学校遴选骨干教师,开设自闭症儿童评估、言语治疗及应用行为分析等专项培训,助力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全面增强。三是建立教研常态化机制,聚焦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支持策略和融合班级建设等专题,通过区域联合教研、普特跨校教研、特殊教育专项教研等方式,系统提升教师学、思、做、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