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深化“双减”区域有为

  从2021年7月至今,“双减”落地已近8个月,从政策甫一出台的“手忙脚乱”到如今各地众多典型的涌现,“双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教育重点工作中,要求“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这为推进“双减”提出具体要求的同时,也为区域教育主政者提出了新的考验。

  ——————————————————

  ●本期嘉宾

  胡继军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胡晓旭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体局副局长

  张正荣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教体局政府督学

  ——————————————————

  转观念、解疑难、育合力,化家长期盼为行动力

  中国教师报:“双减”是国家意志,是今后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区域作为“双减”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胡继军:最大阻力是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望所带来的文化学习需求与减轻校内外负担之间的矛盾。这来源于家长对“双减”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担忧。具体表现在:一是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与时长暂时无法最大化满足家长需求。对课后服务不认同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校时间长,服务内容初中比较单一,小学较为多样但不灵活;原来在课后已有安排的家长觉得学校(尤其是初中)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科辅导无法进行。

  二是校外培训机构对“双减”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形势预估不足、对政策实施心存侥幸,导致在学科转型及资金监管工作中落实缓慢、互相观望。

  胡晓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最朴素的价值期盼。但在目前的成才观念、社会竞争和中高考制度影响下,家长普遍焦虑,部分家长在短期内难以适应整体教育生态的变化,“面上减暗里加”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长期努力逐渐转变。

  张正荣:教育观念的转变很关键,这也恰恰成为最大的壁垒。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不能与学校达成共识。受区域经济、教育水平的影响,家长认为成绩决定一切,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奉为圭臬。所以,提起学生减负,有些家长会不安、焦虑。

  校长的不彻底、有顾虑,不能将“双减”真正落地。一方面,由于家长、社会对校长的评价标准是成绩、升学率,成绩好、升学率高就说明校长能力强;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及校长的考核评价标准没有及时伴随着“双减”的实施发生改变,家长、社会的固有评价和教育行政部门传统考核标准造成了校长的不彻底,存在重重顾虑。

  中国教师报:面对诸多挑战,结合区域实际,您是怎样化解这些阻力的?

  胡晓旭:越城区以“越同心、育同力”协同育人体系为突破口,在家庭教育方面持续打造更为普惠的公益性活动,与“知行妈妈家庭心理研究中心”“越城区家庭教育讲师团”“越城区青联成员”等机构共同开发近百个课程,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胡继军: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教育内外整体推进。一是用好政策,力争做到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回归校园。和平区有的学校推出了周末两天托管服务,坚持用服务质量吸引学生,践行“只要有一名学生参加,学校就会100%认真对待”的理念。二是聚焦课堂,做教学质量“加法”。和平区加大学科教研、骨干帮扶力度,在“让学生学会”上下功夫,在“让学生主动学”上想办法,解决学生“吃不饱”“吃不好”问题。三是明确态度,形成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高压态势。校外减负是难点和焦点,和平区共有校外培训机构465家,其中学科类培训机构360家,大体量校外培训机构在和平区所占比重大,为使校外培训机构从学科类向非学科类转型,区教育局安排专门人员指导从业人员重新设计课程,对有畏难情绪和激烈反应的负责人予以谈心疏导。

  张正荣:为纾解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焦虑,一方面加强家校协作,构建共同减负机制。我们要求学校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宣传“双减”工作的意义,达成减负共识。采用“请进走出”策略,引导家长参与不同层面的学校管理工作。如“家长进课堂”“学科教师家访”就是“请进走出”的常用形式。此外,学校还探索“线下专访+线上互动”模式,与家长保持随时沟通,回应家长的多元诉求。

  另一方面改革评价标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我们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五个方面综合评价学校。“双减”政策出台后,城区小学开始试点“教学述评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还在教师评价方面推广团队评价,以年级组为单位整体评价团队,避免因内部个人竞争引发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现象发生。

  找准位、站稳位、谋好位,化现实挑战为引领力

  中国教师报:经过近8个月的探索,您所在区域形成了哪些典型经验和做法?

  张正荣:“双减”实施初期,我们坚持“一校一策”的原则,遵从“系统设计、专业引领、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从“作业时长、作业设计、作业检查”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制度规范,强化了日常督导,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了教师对学生作业质量的关注,作业的分层设置、作业的创新形式、作业的评价反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也成了学校落实“双减”的有力抓手。与此同时,区里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活动,为深入实施“双减”找到“助推器”。

  胡继军:和平区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效果显著。一是坚持刀刃向内,狠抓校内减负。各中小学在学校作业总量时长控制、作业设计水平及作业管理规范上下力气,优化作业布置模式。如初中教研室牵头制定的数学学科作业单,目前已形成七、八、九三个年级345个作业单,在全区初中数学教师中实现共享。

  二是坚持疏堵结合,有效整治校外增负。面对360家机构压减的工作量,和平区潜心思考,以社区为单位将就近的10—15个机构组织起来,成立20个转型、转行“互助组”,帮扶组内运营有困难的机构解决教师流动和学生消减课时费用等问题,缓解了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焦虑心理。

  三是坚持宣传发动,面向社会持续发力。面向区管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等人群开展多场《聚焦“双减”打造幸福教育》的专题培训,受众人群达1200余人,对于调动区内各方面力量深入贯彻“双减”政策、积极配合落实相关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胡晓旭:在作业管理方面,我们制定《越城区中小学作业管理清单》,细化作业管理标准,并结合数字化改革启用“越城区作业管理与监督平台”,每天上传作业并加强监管。同时,集全区力量加大校本作业研发,保证作业的设计质量。在课后服务方面,深化“两段一体化”管理,在基础托管阶段,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任课教师驻班看护答疑;在提升拓展阶段,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学生需求等开设体、艺、技、劳等课程,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家校共建上,对因特殊情况家长未能及时接走的学生,学校开辟“暖心教室”,由至少两名教师志愿者负责做好滞留学生延迟接送管理工作。

  中国教师报:现在回过头来看,区域整体推进“双减”要避免哪些弯路?

  胡继军:课后服务的实施不能一刀切,要一校一策、精准施策,避免因校际差距造成课后服务内容、费用差距过大;避免强制要求参加课后服务引起家长反感;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剥离不能急躁冒进,尽管我们在机构转型和剥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旧态重演现象的发生。目前,群众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投诉量依旧较大,“黑班”层出不穷,仅靠少数人的监管查处显然力不从心。所以,在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之前,我们要把困难摆在前面、办法想在前面,尽力避免出现问题时工作陷入被动。

  胡晓旭:教师是“双减”政策生命力的根本保障。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首先要强化师资保障。一是思想上的保障,做好宣传发动,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双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部署。二是能力上的保障,通过培训、教研、信息化等途径给教师赋能,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三是数量上的保障,通过内部挖、系统调、外面请保障教师队伍稳定的同时,拓展外部的补充。四是服务上的保障,完善教师待遇、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张正荣:坚持以人为本。区域整体推进“双减”要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角度进行深度思考,否则“双减”就会失去方向,甚至越减问题越多。坚持问题导向。“双减”的区域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着一些措施的落地,要善于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逐步调整。

  固成果、远谋划、深推进,化短期功利为持续力

  中国教师报:“双减”不是抓一时,而是久久为功,为了巩固现在取得的成绩,您采取了哪些举措?

  胡继军:“双减”的关键在学校,学校的关键在校长,学校的主力是班主任。因此,从2021年10月开始,我们启动了校长、班主任“双培养”工程。通过三大行动计划,即“校长专业素养提升行动计划”“优秀班主任成长行动计划”“‘双培养’基地及工作坊建设行动计划”,强化校长队伍的高素质培养和精细化管理,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实践性培育和综合性提升。

  寒假期间,我们成立“双减”包保工作组,由各学校一把手总负责,一名副校级领导具体负责,多名教师参与,扎实开展联防联控联查工作。“包保”检查人员挂牌入校,工作中既做到将政策宣传到位,又做到对违规违法行为查处有力,保证一校一人,日检两次,日日上报,随机抽查,有效巩固了“双减”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果。

  张正荣:区委、区政府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会同相关部门合力推进教育综合治理,2022年全面停止所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取缔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及超范围经营“小饭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稳步推进教师、校长轮岗制,突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瓶颈,进一步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有效化解学校和家长的压力。

  胡晓旭:推动学校评价改革,调整修订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指标,将学校近视防控、学生体质健康、学生睡眠保障、学校托管服务、夜自修管理等纳入评价体系,在机制上引领和保障“双减”的持续发力。推动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发布越城区第二轮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基地学校名单,以点带面,加强评价研究与改革。严管和厚爱同步推进,出台《越城区中小学和在职中小学教师违反作业和考试管理规定处理办法(试行)》,规范学校层面的“减负”要求,出台《工会助力“双减”工作开展实施意见》,设立AB岗,建立弹性上下班机制,在教师午休、菜篮子、单身教职工联谊平台等方面给予关心关爱,尽可能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中国教师报:新学期,在巩固“双减”成果的同时如何深化推进,您做了哪些准备和调整?

  胡继军:为了深化“双减”,和平区形成两项长效机制:一是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上有新突破。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和平区教育行政执法大队,以此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资质、师资、培训时间及内容等方面的日常监管,通过持续有力的督促检查,指导校外培训机构从严规范办学行为。二是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上实现新突破。在“学科作业单”的基础上研发单元作业设计模型,构建“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分层作业体系。

  胡晓旭:数字化改革是深化“双减”工作的重要手段。自2021年以来,越城区根据浙江省委重要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按照区域一体化整体建设思路,实施以“一个基础平台、一个数据中心、N个应用场景、一个数据驾驶舱、局校一体化”为架构的教育云平台建设,一批场景投入应用或正在研制。教育云平台的使用为建立精准的数字化个人档案、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可能;实现课后作业全监管,通过大数据比对实现精准分析、纠偏提质;课后服务实现报名、排课、校外资源预约、使用情况查询等多项功能,助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深化;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实现收费、支付全流程监管……这些效果的实现从更为立体的角度助推“双减”工作持续有效深入。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