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面对国际科技竞争的日益增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由此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因此,既要关注高等教育内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也要着眼于高等教育外部支撑关系的调整优化,统筹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立足于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充足、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
坚持“优化布局、提出特色、协同发展”,分类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分类建设的关键在分类,防止高等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主旨、办学目标及办学方向上的趋同化现象。分类建设的落脚点在于协同,如何有效协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科实力与特色优势并重、综合性研究大学与特色性专业高校并行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精准完善学科专业结构,特别要优先关注交叉学科门类的统筹、规划和实施,积极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发展外在和内在需求,瞄准国内外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前沿,全面系统地推进新兴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原始创新的研究力度,引领其他高等院校的发展,形成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
坚持“集中优势、面向需要、重点发展”,面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面向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把其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着力之处与重点领域。进一步推进新理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等学科的建设,优化调整相关专业布局及院校结构。针对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建立紧缺人才发展专项计划、院校培养计划、质量提升计划等,以项目为牵引,建立理工农医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培养经费保障制度,建立类型多样、吸引力高、针对性强的奖助学金资助体系,提高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吸引力。
坚持“因地制宜、能力建设、均衡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提质增效,建立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加大人才、经费支持力度,优化高等教育全国布局,均衡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倾斜支持,结合中西部高校历史发展、办学条件和基础等因素,集中力量解决中西部地区高校高水平师资短缺、办学经费不足、办学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突出棘手问题,推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运用并健全高校帮扶计划,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中西部高校形成共建协同发展机制,帮助中西部高校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综合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健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人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