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学校承载着学生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学生能否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与他们在校的幸福指数高低有着密切关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小学为保障学生幸福成长、全面发展,提出实行“幸福教育”相关措施,为学生未来保驾护航。
青白江区大同小学位于美丽的凤凰湖畔,办学轨迹可追溯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后百余年数易其名,于2009年更名为大同小学,经过两年实践,确立了以“幸福教育”为核心价值观,一直努力诠释“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
一个幸福的人应该具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大同小学以此为目标,提出“幸福教育”的理念,致力于让教育成为一件幸福的事,即让教师幸福地教、帮学生幸福地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未来。
本固枝荣,共建幸福校园
在“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创建文明、求实、自强、奋进的和谐幸福校园为重点,建立健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共建和谐、共享幸福”的良好局面,打造孕养幸福的校园体制与校园环境。
学校一方面多角度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有凝聚力、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学校以师德考核、年度考核、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优选先考核、晋职晋级考核、绩效考核、自主评价等核心评价制度为重点,引领教师发展。形成以遵守学校制度为荣、违反学校制度为耻的价值观。
此外学校也注重团队精神的养成,通过师德建设、学习活动、教育科研,打造敬业、乐业、精业的“三业”教师,增强教师的责任感;通过团队汇报、展示等活动,争做研究型、创新型的特色团队,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打造“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幸福团队精神,让教师有归属感,发自内心地认真教学,真正实现教师可以“幸福地教”。
另一方面学校大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幸福教育”的文化内涵,在校园环境中进一步融入幸福文化元素。通过展板、网络等渠道规划、设计学校艺术教育、经典育人、创新教育三大“幸福文化”品牌。通过各种类型活动的举办,将“幸福教育”的理念深植人心。
自计划实施以来,校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幸福日志”发现幸福,通过《幸福简报》记录幸福,通过丰富的活动体验幸福,通过和谐的氛围感受幸福。让幸福感融入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夯实了“幸福教育”的基础,使其多元发展、遍地开花。
多元汇聚,共绘幸福课堂
“幸福教育”融入校园的方方面面,结果在课堂之中。为让学生可以成为“人文底蕴深、创新意识强、个性特长突出、健康诚信”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成立了“1+3”“幸福课程”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幸福课堂”。
“1+3”“幸福课程”项目即在学校课程规划的基础上,增添“经典育人”“幸福习惯”“艺术特色”三门特色课程。
学校除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外,还新增21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一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课程种类在逐年增加,体育、美育、思政、劳动类课程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学生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全面。
除了课程种类的增多,学校也在着力增加课程形式的变化。借助少年宫、延时服务和艺体特色项目,学生实现了人人参与、实时体验的学习效果。在非常规课堂这一阵地,学校取得了丰富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个性化和自主化。
随着课程种类越来越多,课堂方式越发多样。近5年,在生源情况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学校多个学科和年级实现了超越城市学校的目标,部分年级甚至进入全区前列。
此外,学校的“第二课堂”工作也在有序展开。在成立了舞蹈、合唱、书法、绘画、剪纸、英语、国学经典等30多个社团的基础上,学校投入30万余元增添各种器材设施来确保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此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十三五”期间,学校分别获得了国家篮球示范校、国家网球示范校、国家冰雪运动示范校、成都市艺术特色教育示范校、成都市新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
让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让人生不再只是一条单行道。“幸福课堂”的创建给了学生自己选择未来的机会,真正让兴趣成为学生未来道路上的指路牌,真正实现“幸福地学”。
学校希望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幸福教育”相关措施的实行,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滋养幸福的适宜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展望未来、奔赴未来、拥抱未来!
(刘元忠 张清松 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