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大单元视域下的习作教学

  习作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那么,如何改革习作教学,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吃透教材是开展习作教学的基础。首先,内容结构化。在习作主题设计上,教师应重视“情境化”习作活动的创设,让学生的习作基于“情境”,点燃习作兴趣。在习作方法指导上,应立足学段课程标准,依据统编教材特点,明晰前后安排,左右勾连,科学精准定位习作要求。其次,目标精准化。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中的习作教学要求为指导,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习作学习情况,细致划分教学目标,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有的放矢地组织习作教学活动。最后,单元情境化。教师依据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通过研读教材,建立单元整体活动设计,把握单元内每篇课文、每个学习板块的内在联系,设置单元大活动情境,搭建单元整体习作任务。同时,打破以往的习作教学观念,重视单元导读课,将单元习作任务前置,将单元阅读学习与习作建立关联。

  扎实引导是开展习作教学的关键。结合小学生家庭学习和课外阅读的情况,可采用“一线二图”习作指导策略。

  “一线”即以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挖掘写作素材,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写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丰富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比如在教学中,教师把橘子带到课堂上,教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嘴尝、用鼻子闻”,学生参与积极性特别高,当各种感观汇集到一起,儿童就写出了如下内容:橘子看上去是橙色的,摸上去很粗糙,凹凸不平,一个拳头大小,冰冰凉凉的,软软的像婴儿的皮肤,顶上还有一个很像小花的帽子,底下还有一个小圆圈。轻轻地咬一口,汁液弥漫了我的舌尖,酸酸的,甜甜的,特别好吃。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活动,挖掘素材,积累感受。最后,要引导学生坚持记录生活,培养他们形成写日记的习惯,能够主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二图”即以气泡图、思维导图为抓手,教会学生把繁杂的生活感受清晰化、条理化,厘清写作思路,解决学生习作零乱无条理的问题,让习作的思路直观呈现出来。

  评价修改是习作教学的提升。为进一步提高讲评的实效性,可以采取习作后立即讲评的方法。教师可以用抽签的方式选出一篇习作,依据相应的评价标准,从选材、结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应用和本次习作的训练点方面进行师生共评,明确评改的程序和标准,之后再组织同伴开展互评。

  比如,教师在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后,再找出其中有待修改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习作。此外,找不足也可以围绕文章的结构层次、字、词、句、标点符号及本次作文的训练点来进行。学生对习作评改有了一定的了解,且掌握了具体的方法后,写作语言才会生动、有序。此时教师再出示修改要求,才能达到提升学生习作思维与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有效修改。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我们要思考如何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对生活素材的敏感度,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提升认知能力和语言词汇驾驭书写能力。同时,教师要思考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与实践机会,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个性表达过程中习得方法、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作者梁创新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