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一如知我意,并从轩外送香来。”500多年前,广西横州大地即已“茉莉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如今更是“全球10朵茉莉花,6朵来自广西横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茉莉花都”。在这座花香四溢的小城中,广西南宁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抢抓机遇谋发展,奋楫笃行创一流,奋力谱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紧紧围绕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教育强县”目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农村特色职业教育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广西“五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等一系列荣誉。
构建育训平台
五方联动育人
为增强学校育人实效,学校以形成广泛的育人合力为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构建起一个政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乡村“五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政府部门推动。近年来,横州市政府部门始终把职业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全市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横县教育强县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目标,并投入大量真金白银予以支持。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主导。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职业教育核心枢纽的作用,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乡村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建符合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共创综合性育人培训基地,共培高素质“双师”教学团队,充分挖掘了不同主体的育人潜能。
行业指导。学校与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协会互动对接,在行业指导下协调开展人才需求预测、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有效激发了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企业合作。学校主动对接各类企业,打造高品质实训基地,在课程共建、师资互派、技能培养等方面开展长期深入合作,建立起校企共育共训的长效合作机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乡村参与。学校与小康茶叶种植、六景镇崇针凌家庭农场、六景仁和村等多家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深入合作,将乡村力量积极引入学校育人体系,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师资和更加多样的实践基地,为乡村振兴培育了大量对口专业人才。
坚持引育结合
打造“双师”团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学校多措并举,逐步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加强人才引进。与高校、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市教育和人社等部门组建的引才平台,通过公开招考、高校招聘、企业引进等方式,补充职业教育师资力量。2018年以来,学校从本科院校引入补充师资43人,从企业引入高级技能人才或行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3人,全校生师比例日趋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6.2%。
加强师资培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健全校企师资互派工作机制,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时机,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入驻企业参与生产管理及技术攻关等工作,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注重以名师为核心,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赛促建,强化教师技能水平。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是打造高质量教育的关键。学校不仅每年定期在校内开展各类教师技能大赛,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各级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建,强化教师技能水平。2020年,学校邓群星、麦秀芬、夏彬、周培成4位教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这是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的一个显著缩影。
以研促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题研究不仅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学校十分注重加强教师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工作始终走在全区同类学校前列,仅2021学年,学校就有6项课题(自治区级3项、南宁市级3项)成功立项,6项课题顺利结题(自治区级5项、南宁市级1项),获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自治区级3项、南宁市级9项)。
围绕产业需求
优化专业结构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坚持“撤、补、建、强”链原则优化专业布局,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努力构建起一个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专业体系。
目前,学校建成茶叶生产与加工、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3个国家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建成作物生产技术、电子商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学前教育4个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幼儿保育等专业,不断提高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吻合度,充分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此外,学校还注重加强专业集群式发展,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主体,电子商务和中餐烹饪专业为延伸,构建起一个服务地方乡村产业链发展的涉农专业群,凸显了学校服务地方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为促进当地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要想让各专业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学校还必须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邀请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将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建立起一套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全校18个专业共115门专业核心课程,均制定了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重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逐步形成了一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校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校企合作打造实训基地。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契机,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方式,打造高品质校内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学校专业设备现代化水平,促进专业教学水平提升。同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探索校企订单办学,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用工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校企合作共建了4个校内实训基地(茉莉创意实训基地、伯乐联盟实训基地、横县鱼生非遗文化实训基地、朴田电器实训基地)、98个校外实训基地,打造了4个订单班(数控朴田班、服装维珍妮班、制冷奥马班、烹饪佐越班),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学生。
产教融合打造特色项目。依托“世界茉莉花都”的地方产业特色,学校与广西庭宇茶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合作,联手打造茉莉创意工作室,开发茉莉手工艺系列产品,形成了产教学一体化校企共建项目特色。与横州市余师傅鱼生王合作,建立余师傅鱼生王大师工作室,以“一带多、一对一、师带徒”的形式传承技艺,构建现代学徒制,促进在职业教育中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
探索推进“课证融合”。学校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工作,促进“课证融通”,推行教学与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水平。2021年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1.2%;毕业生获取“双证书”人数1330人,“双证书”获取率达87.7%。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大国工匠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学校自觉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和中职学生成长规律,以德育课程奠基,以特色文化引领,以多元活动浸润,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一批批德技双修的大国工匠。
以德育课程奠基。首先,充分发挥课题主渠道的作用,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其次,严格开齐开足思政课,并在各项专业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再其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德育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以特色文化引领。学校以“茉莉情怀”(清白做人、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特色校园文化为引领,以朋辈心理辅导为着力点,以准军事化管理为抓手,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具有“茉莉情怀”的新时代工匠。学校根据“重基础、抓重点、促提升、显特色”的原则,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形成了学校教职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三全育人”模式。
以多元活动浸润。学校精心设计、挖掘资源,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通过常态化开展准军事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通过开展国学经典晨读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未来,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将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在专业动态调整、变革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不断探索,继续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当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陆泽恒 韦颖红 黄先学 麦秀芬 韦道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