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有故事,故事里有教育。那些发生在课堂的教育故事,给我留下了温暖又难忘的记忆。
那是一次新学期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语文课安排在我们班。因为刚接班,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没有足够的底气,特别是前任班主任提到的那个爱搞事情的李坦,想到此更加重了我的担忧。考虑再三,我决定提前进班安抚一下他。
我来到教室,叫了李坦两声,他没有反应。我走到他身边才发现,他正在专注地看小说,因为太投入忘记了下课,更没有听见我喊他的名字。我提高声音问:“你看的什么书?”他猛然回过神来,很敏捷地把小说推到里面,又很熟练地抽出一本生物书,说道:“看的生物书。”情急之下我语气严厉地说:“你对生物如此痴迷吗?你看的是不是《违法乱纪是怎样炼成的》?”听到我这话,他回答:“老师,《违法乱纪是怎样炼成的》我还用得着看吗?”此时,已经有不少师生围观。他见我不说话,以胜利者的姿态斜视了我一眼,极具挑战性。我被迫接招:“你果然是精品!”随着大家的哄笑,李坦难堪地低下了头,脸上的傲气荡然无存。
此时,许多听课老师已经到位,我坐在了李坦旁边。看着李坦的样子,我开始心疼他,暗暗责怪自己有失师者风范,不该被情绪左右,更不该逞口舌之快忘记了自己是老师、是教育者的身份。越想内心越愧疚,我索性把听课记录本翻到最后一页,写下了这段话:“对不起孩子,刚才老师态度不好,伤了你的自尊心,老师给你道歉。你给自己扣上‘违法乱纪’的帽子,只是想用幽默的语言保护自己,对不对?老师很赞成你看课外书,但是不能在上课时看,那样是对上课老师的不尊重,也是自己的损失。孩子,老师情急之下口不择言,请你原谅,课后你愿意到办公室找老师聊聊吗?”
下课后,我把那张纸悄悄放在了李坦的桌子上。当天下午李坦到办公室找我,一开口就说:“你以后不要管我行吗?”我在惊讶中追问为什么。他底气十足地说:“以前的班主任都不管我,我的座位在最后的旮旯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就行……”
听得此言,我仿佛看到李坦坐在角落里孤独的样子,他虽然也坐在教室里却像个局外人,为了打发时间,他在课上看课外书,这能全怪他吗?他与我公开对抗,或许是想以此引起大家的关注?我忽然理解了他的苦衷,一种强烈的保护欲促使我作出坚定的回答:“不管你不行,因为我不是以前的班主任,我是你现在的班主任。你也不是以前的你,你是现在的你。而且,我相信现在的你会变得越来越好!”听到此话,这个平日里桀骜不驯的孩子竟然流泪了。
从此,交流成了我俩相处的常态,我发现李坦是那么阳光可爱。我们不是从孩子身上看到希望才相信孩子,而是我们相信孩子才能看到希望。我们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接纳认可,就一定要从孩子的立场看问题,要有俯下身子的智慧与勇气。面对孩子的错误,强势的斥责可能让他口服、屈服,但很难让他心服、信服。只有当孩子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的错误时,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作者张红燕系山东省成武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