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名师”是谁成就的

  大家都知道,名医是由众多疑难杂症病人用生命的代价锤炼出来的,健康的人群是成就不了名医的;但是,在教育领域,许多所谓的“名师”,似乎是由优秀的学生群体成就的。这好像有点违背常理。

  如某市一重点高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仅将本市优秀生源招到学校培养,还吸引了周边市区的优秀学生。因为每年都有几名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社会上都认为这所学校是“名校”,这所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名师”,教师也觉得自己很厉害。到了21世纪初,学校开始走下坡路,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少了,这所学校对外的解释是学生素质下降了。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考砸了,是学生素质差,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怎么看,都有揽功诿过的成分在里面。

  我还遇到过这样一位重点高中的数学“名师”。这位老师因为某种原因调到职业高中来教书,学校领导特别器重他,毕竟是重点高中的“名师”,就安排他担任成绩最好的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因为要参加省对口升学考试,学生也对这位“名师”充满了期待。可是,一周后学生开始普遍反映“听不懂”。教务处主任带领几个数学老师去听课。他们发现,这位老师尽管讲得很投入,但难度远高于职高教材的要求。于是,课后将学生的意见反馈给这位“名师”。“名师”也表示会调整自己的授课计划,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一个月,他就被学生“赶下”了讲台。这位老师很委屈:我给普通高中的学生上课,他们都很欢迎,反倒让你们这些不咋样的学生给轰出来了……没办法,他只好到另一所普通高中教数学去了。

  另一种现象,更加重了我对“名师”的思考。有几位在职业高中很受学生欢迎的数学老师到普通高中去教学,一般一年半载之后都成了挑大梁的“名师”。我曾问过他们,到普高后压力大不大?他们说,只要能教得了职高学生,基本就教得了普高生,因为普高生大多数是积极学习、很会学习的人。

  这类“名师”,与其说是他们成就了学生,倒不如说是学生“成就”了他们。

  这是不是说名师就不重要了呢?不是。我认为,不仅重要,而且非常重要。关键是教师要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名师的作用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后进生转化方面,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能爬到100米高度的,绝不能让他停在99米的高度,这也是对“人才高质量成长”的最佳诠释。

  根据教师在教学上的表现,我将教师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成就学生,成长自己;第二类是成长学生,成就自己;第三类是折磨学生,痛苦自己。

  大多数教师属于第二类,包括前面提到的“名师”,第一类是少数,第三类则是极少数。

  第一类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客观需要因学施教,关注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进程,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最高境界,体现的教学理念是“成就”学生。

  第二类教师是根据自己完成“教”的需要因教施教,关注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进度,与因材施教是背道而驰的,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塑造”学生。

  第三类教师仅仅是把教育工作当成了谋生的饭碗,这类教师考虑的是收入与付出的性价比,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尽量付出最小的努力。既不研究教材,也不研究学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要“成就”学生,教师到底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是启蒙。启蒙,不是只有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才面临的问题,其实每一门新学科、每一个新领域都存在启蒙的任务。启蒙,不仅是基础认知的“萌芽”和“破土”,也包括学习方法和兴趣的激活。

  第二是发现。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同时还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专业兴趣倾向。

  第三是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训练出来的发现问题、精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技能两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人生规划,包括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两个阶段,学业规划是职业规划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前期,学生主要是进行学业规划,进入后期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在这个阶段,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还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自身客观条件等,及早培养专业认同和职业归属意识,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作者郭海江系河南省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