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成长不“打烊”,这个寒假我与18名六年级学生开启了师生共写之旅,活动命名为“自由的庭院——挑战‘日更’50天”。我们每天将自己的生活日记发在微信群里共享,在这个虚拟交流场域,彼此鼓励、彼此监督,通过“日更”记录生活、真实表达、坚持前行。
活动开始,首先进行的是自我介绍。虽然大家在同一个班级已经相处了5年多,但有些学生也只是相互认识,彼此缺少深入了解。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增进大家的感情,在交流、共享中促进学生社会化教育的启蒙。在挥动“魔法棒”环节,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坚持完成50天“日更”后自己的变化。活动重在坚持,既是学生挑战自己认知边界的体验,也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炼,当坚持变成生活日常,最终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你想对坚持下来的自己说什么?”学生将这些感言录成音频或者视频,以愿景为驱动增强目标,在终极目标的引领下明确和坚定当下需要做的事情。
这个寒假,每天我们至少提交200字的生活日记,不能抄袭,可以记录假期自主学习中的发现、线上小组互相交流时的场景、与家人共处时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关注社区、社会、国家等群体事件,或者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等。每周我们还会尝试一次不少于800字的主题写作,比如过年习俗、我的舞台、我为大家荐书、我设置的毕业活动等。“日更”文字在小程序中打卡提交,大家还要阅读其他人的文章,以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连续打卡50天即为挑战成功,开学后我将假期所有的文章整理成册,为票数最多的学生颁发“挑战王”证书,为坚持50天“日更”的学生颁发“挑战成功者”证书,为不足50天“日更”的学生颁发“挑战潜力者”证书。
每天我都会坚持阅读学生的“日更”作文并尽量写一些点评,就像变一种方式与他们聊天一样。
学生小晏的写作功底很深厚,她为自己成功打造了一个品牌栏目:每天坚持1000字左右的主题分享,内容有“通过打牌讨论如何文明游戏”“为你解读2022年春晚”“我来说冬奥会点火仪式”等。通过聚焦生活现场的一处,梳理“行”、寻求“知”,进而将“知”准确提炼并传播开来,小晏的思想灵动自如地跳跃在字里行间,这种觉悟和思考让我震惊。
学生小雨起初没有信心加入“日更”活动,在妈妈的鼓励下才报名参加,毕竟这场坚持写50天的实验不是说说而已。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雨慢慢呈现出自己的生命气质:她写为妈妈拔白头发感慨妈妈的辛劳,写给姐姐做美甲体验过程的美好,就连跟弟弟打架等家庭生活琐事也描写得细致生动。改变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50天的历练,小雨已经在自己的生命中渐露锋芒。
学生小皓的文字充满了“潇洒”的网络用语,也发泄着内心堆积的负面情绪,这让我依稀感觉到她前行的无力感和交往中的挫败感。我建议小皓对自己“开刀”,通过“问题链”进行事件拆解和深度思考,通过反思、内省提升自身的“免疫系统”。
这个寒假,参与“日更”活动的学生在兴趣、好奇心、文字游戏的引领下,主动探索自身认知边界。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相信学生“未完成”的生命状态却始终处于努力“加载”中。通过这次生命在场的体验,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潜在的影响也悄悄融入生命之中,他们感知生活、觉察内心,在“自在、真实、坚持”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孙国香系河北省盐山县联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