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讲台,20岁出头的我爱说爱笑,身上洋溢着青春气息。这样的活力吸引着学生,让我迅速与学生打成一片。那时的我不仅对学生格外友好,而且学生犯了错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教育一番。一年后,我所带班级开始出现“乱象”:学生迟到、旷课,上课说话、吃东西,作业也不按时交,期末考试成绩在年级垫底。
然而,这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可能是同事无意间给我放了“烟幕弹”——年轻经验不足,下学期就好了。我深以为然,新学期依旧如此,班级管理越来越糟,甚至发展到要校领导干预的地步,期末成绩也再次垫底。
我心里委屈,与学生搞好关系难道有错吗?这时,我的老师翟光军对我说:“你没有错,只是处在初为人师的‘弯道上’,这个阶段不是只有不足、彷徨,更有风景。”
我瞪大眼睛,他接着说,谁没年轻过,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是为人师者的可爱之处。但是,力求“亲密无间”也会滋长学生的放纵感。
听着翟老师的话,回顾自己从教以来与学生的交往,以及学生散漫、成绩下滑等现象,才发现学生需要的是教师有距离的教育和引导,师生关系过于亲密也许会削弱教育的力量。
明白这点后,我在班级开始有意识地树立自己的“威信”,对违反校纪班规的学生施以惩戒,班级秩序逐渐恢复正常,两年后还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看来,班级管理顺了,学生成绩就会提高,学校对我也会更认可。那我是不是可以力争3年内获得县级优秀,5年内评上中级职称?而严格管理带来的“甜头”,让我自然地将自己的目标转化为对学生更严格的要求。
通过不懈努力,第一个目标如期实现,对于完成第二个目标,我信心满满。为此,我更加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的错误锱铢必较。
高压之下,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间的信任日渐减少,班级管理举步维艰,教学成绩再次大幅下降,校长也找我谈话。我心情沮丧,感觉自己的辛苦付出不仅付之东流,而且得不到应有的理解,一度对专业发展丧失信心。
迷茫中,我停滞不前,直到翟光军老师评上高级教师,才发现自己远远落在了后面。为何年已不惑的翟老师能评上高级教师,而刚过而立之年的你却踌躇不前?校长问我,我摇头无语。“从教至今,翟老师一直热衷于研究教学,且从未停止学习,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既严格要求又真诚关爱。翟老师的成长或许慢了点儿,但一直向前走。当你在专业发展上遭遇挫折、裹足不前时,翟老师仍然不疾不徐前进,日积月累,成果自然丰硕。”校长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此后我始终以翟老师为榜样,重拾教育专业报刊,静心研读教育之道,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领悟制度与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比例,潜心把握师生交往的距离和尺度。
如今我已过不惑之年,高级职称不期而至。蓦然回首,当我以前行者的姿态激励自己,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才发现师者人生原来风景无限。
(作者常忠锐系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