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有幸参与脱贫攻坚战,见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感到无上荣光。”2020年5月20日,广西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招生处副主任韦善于高兴地说。他参与了河池市“五精准、五共同”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战,担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党建+教育”扶贫培训班的教师,手把手教技术,实打实促脱贫,为建档立卡的毛南族帮扶对象掌握一门技术、走向脱贫致富尽一份力,因此获得了广西“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既是河池人民沐浴时代改革春风、发扬艰苦奋斗传统、自强不息奔赴“振兴梦”的一个历史缩影,也是河池市政府部门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敢为人先,带领群众实现“小康梦”的真实写照!
教育扶贫“拔穷根”
2019年3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联合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环江毛南家园安置区举办育婴师培训班,广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欢迎。“现在政策那么好,给我搬到县城来,还在家门口办这个培训班,方便照顾孩子照顾家人,还能学那么好的一门技术!”谈到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一门技术,环江毛南家园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卢月伞异常兴奋。
近年来,河池市按照“扶贫先扶志,合力拔穷根”的思路,写好职业教育扶贫的“大文章”,将职业教育与脱贫工作深度融合,创新“五精准、五共同”职教扶贫模式,提高教育精准扶贫水平,有效地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分管教学和培训工作副校长唐启焕介绍,“五精准、五共同”职教扶贫模式,即政府部门主导精准招生、院校主导精准资助和精准培养、行业主导精准考核、企业主导精准就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和规格等)、共培(共同执行人才培养全过程)、共管(对目标、过程和结果共同管理)、共评(共同评价定岗培养人才结果)、共赢(实现院校、企业、学员、社会四方共赢的目标),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员“看得懂、学得会、能上岗”。
“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五精准、五共同”职教扶贫模式在当地的推广运用,实现了院校、企业、学员、社会四方共赢的目标。目前,河池市职业院校年均培养(培训)学员2.5万余人,仅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就年均培养(培训)学员7000余人。截至2021年6月,有就业受益学员35万余人(占2008年全市贫困人口的20.4%),34万余名贫困户拔掉了“穷根”。学校于2012年和2021年先后荣获“自治区扶贫培训先进单位”“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党建引领致富路
“村干部动员我去职业学校参加‘党建+教育扶贫’培训,说‘一技在手,就业无忧’。现在,我的致富梦实现了。”河池市金城江区六甲镇群众莫连宝感叹道。2017年春节过后,莫连宝参加了数场招聘会,但苦于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同年3月,金城江区在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开设“党建+教育扶贫”培训就业示范班,莫连宝在村干部动员下,进入焊工班学习20多天,在教育扶贫专场招聘会上,成功地被深圳一家企业“相中”,并签订了劳动就业合同。如今,莫连宝月薪5000多元,与他同期的233名学员,有201人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河池市政府部门积极探索、科学决策,决定推行精准式“教育扶贫”,不断破解群众就业难问题。2017年初,河池市探索开展了“党建+教育扶贫”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市、县两级职业技术院校的培训资源优势,对建档立卡帮扶对象进行培训,精准提升帮扶对象的就业创业技能水平,实现从“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助力脱贫奔小康。从2017年开始,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了全市3万个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帮扶对象的就业技能培训。
“头雁”领飞奔小康
“我2019年参加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系统学习了果树种养知识,脱贫致富有了好门路。现在,我承包了两个山头,种植油茶20亩、砂糖橘100亩,成为广西环江聚生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成员,日子越过越红火。”担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永权村干部的蒙富陶,2006年退伍,2012年开始返乡创业,在培训结束后,回乡带动16户帮扶对象投身水果种养。现在,蒙富陶和帮扶对象的年收入均已突破5万元。山沟沟里种水果,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增收道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推动河池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注重发挥职业院校技术和人才优势,扎实开展实施“头雁领飞工程”,使职业教育“助推剂”的力量贯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按照“脱贫致富带头人、服务群众贴心人”的标准,近年来,河池市职业院校主动出击,与各县扶贫机构做好协调配合工作,确定培训对象。在培训前会同各县扶贫机构做好调查摸底情况,与乡、镇、村干部联系深入了解情况,了解培训对象的思想素质,选拔有带动群众增收脱贫的责任心、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基础的人才,确保精准选好致富带头人,涌现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地蒙村廖猛渊、凤山县平乐乡兰包村猛峨屯邓成光等一大批致富带头人。
“头雁领飞工程”采取集中轮训、专题辅导、考察观摩、远程教育等形式,对致富带头人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等专题培训,提升领办产业发展的能力。
产业学院添新翼
后脱贫攻坚时代,为充分发挥高端智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河池市职业院校及时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产业学院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秉承“党旗领航·社会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在理论宣讲、人才培养培训、挖掘整理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河池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展开工作,打造河池市乡村振兴试验基地和乡村建设实践样板,为河池市乡村振兴提供职教赋能经验分享、实践参考、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2020年以来,培养服务乡村振兴各类人才3万余人。
2020年11月,广西“双高”院校建设单位、五星级学校——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强强联合,成立全国职教系统首个粽子产业学院,创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与河池粽子产业链对接、有特色竞争力的专业群,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力的粽子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12月,初出茅庐的河池粽子品牌——“壮乡寿源粽”在首届广西厨师节上脱颖而出,勇夺“特金奖”。此后,在河池市政府部门的助推下,小粽子迅速吸引了区内外食客的注意力,并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线上线下销售、传播热潮,成为人人想吃、天天想吃、节节要送的“幸福粽”。
吃“河池粽”,既是一份乡愁,更是一份参与乡村振兴的情怀。“每增加1亿元的粽子销售额,能有效带动生猪养殖7500头、糯米产量2000吨、板栗产量500吨,解决1800个劳动力的就业。”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奎介绍,“壮乡寿源粽”从粽叶、大米、黑米、绿豆、肉猪的种养,到加工、包装、线上线下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了河池一系列的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群众就业、经济发展,赋能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了“小粽子”拉动振兴“大产业”。
实践证明,河池职教人不辱使命,产业学院勇于担当,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功效。小职校书写了脱贫攻坚“大文章”,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刻,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党委书记黄丹峻说:“脱贫攻坚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我们职教人将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用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曾严 莫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