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改革育人模式,打造产业人才培养新基地—— 产业链上“煅烧”出真才实学

  2021年1月,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入选首批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并作为“优等生”,被省教育厅与省工信厅推荐申报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同年12月,该学院被工信部纳入“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全国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2016年启动建设、2017年正式招生,一个年轻的学院为何能脱颖而出?在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和全力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上,这所校地合作办学的现代产业学院,又有何独到之处?

  传承合作传统深化产教融合

  醴陵有着上千年的陶瓷生产史,釉下五彩瓷驰名中外,但鲜为人知的是,醴陵釉下五彩瓷乃至醴陵近代产业发展最早得益于产教融合。

  1906年,熊希龄在醴陵城北姜湾创办了“湖南官立瓷业学堂”,继而又设立了“湖南瓷业制造公司”,走出了一条工学交替的陶瓷制造人才培养之路。

  “醴陵陶瓷学院的创办既是对百年前瓷业学堂与瓷业公司校企合作精神的传承,又是推动醴陵实现全国陶瓷行业首个千亿产业集群目标的时代要求。”湖南工业大学校长蒋昌波说。

  依托湖南工业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优势和醴陵先进陶瓷产业的集群优势,醴陵陶瓷学院正在探索一条聚合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主体力量和优质资源的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建设之路,已形成了“一体双驱三对接”的创新办学模式,有力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现在,醴陵陶瓷学院已经成为湖南工业大学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重点改革窗口和醴陵发展先进陶瓷产业的战略支撑高地。”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谭益民说。

  对接产业全链条搭建育人平台

  宋阳槟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精陶瓷业实习期间,他将毕业设计与企业项目相结合,依托企业资源,设计了一套以萌萌、慵懒的猫咪为主题的陶瓷产品。作品被来自俄罗斯的客户相中,当场签下700万元订单。

  在产业链上开放育人,培养出企业最需要的、毕业就能上手的应用型人才,醴陵陶瓷学院探索出全方位、全过程、嵌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同搭建支撑平台、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共同指导实践课、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创新。

  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院长易小斌告诉记者,学院实践教学环节占比提高到了45%以上,学生在学院学习3年,最后一年则在产业链上锻炼、成长。

  材料学教师胡伟达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时发现,企业有很多固体废物不知如何处理,便把这一项目融入学生课堂,围绕企业的需求做科研。他们研制出的轻型耐火砖,达到了“碳达峰”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这种真实的项目研究,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对市场的认知与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胡伟达说。

  根植红色沃土“大师”成为导师

  “没想到传说中的偶像大师、行业大咖能成为我们的导师,真像做梦一样!”2021年,醴陵陶瓷学院正式启动导师制,宋华青等当地10位国家级和省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与2021级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结成了师徒。

  樊闪闪是与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宋华青结对的6名学生之一。樊闪闪告诉记者,宋华青不仅教他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红色主题文化等适时而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注重综合素养和传承陶瓷产业使命感的培养。

  “大师”走进学院,成为导师。导师制成为了学院落实“三全育人”的有力抓手。

  醴陵人文厚重,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处……根植红色沃土,学院充分挖掘地方丰富红色资源和历史遗迹,使之成为学生专业成长和工匠精神培育的丰富养料。

  2021年10月,历时近5个月的准备,“重温党史·红创醴陵”红色文旅陶瓷创作主题作品展开幕。105件参展作品,聚焦醴陵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全部来自学院设计类专业的师生。

  “这些作品是专业课程学习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把红色主题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们不仅接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主题创作技能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易小斌说。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