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思维插上翅膀,让学习成为享受。”这句印在《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封面上的话深深吸引了我——这也是我追求的理想状态。于是,我前后4次认真研读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房超平的这本书,试图理解文本背后的教育价值,找到教学改革的方法。
我认为,这本书提倡的方法对解决当前高中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很有价值。如减负提质的基本路径、思维导学的实施步骤等;变革学习方式,实施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论教;变革教学设计,实施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变革教学思维,做到建立框架、拓展内容、激活思维——这“三个变革”构成了教学改革实操层面的路线图。
当前,一些学生“不想学、不会学”的重要原因是“精神负担过重,机械作业过多,外界压力过大”。“双减”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减负提质”,解决学生想学与会学的问题,而这需要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改造,建构一种新的学习生态,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内动力。
书中倡导的变革教学设计从学习目标开始,即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设计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程结束后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重要性体现在:让学习者明确知道预期的学习效果、看见学习的意义,进而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为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方向,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从而评估教学的实效性,为改进教学提供导引。继而设计“路径”,从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全过程入手,有效设计学习目标的实现路径,即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规划精准的学习地图,引导学生按图索骥,顺利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问题导引”则要求“把每一个学习目标转换成关键问题,使学习目标与问题一一对应,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同伴答疑、群体展学、教师点拨等解决问题”。
“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揭示了思维导学核心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可谓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而“明确学习目标,提炼关键问题,规划实现路径”就是开展思维导学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者实施思维导学的重要基本功。
纵观全书,作者认为思维导学从逻辑框架上应坚持整体建构,从全局着眼、从细节入手、从根本上求治,强调开放性和生成性,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修补”,而是重视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发挥。
在内容设计上,本书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各时段,教、学、评、研、学习方式等各要素,创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强调评价的诊断作用;在体例安排上,案例式、结构化、做中学,既有“核心提示”,又能“针对痛点”,系统诠释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实践探究上提供“方法、策略、路径和借鉴”,紧密联系实际,针对关键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给一线教师教改实践提供了便于操作的方法。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教育要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把握当下,直面每一个学生,全面提升学业水平;面向未来,在思维的启迪与学习力提升中提升素养,让未来可期。
(作者韩明礼系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