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直强调保教结合、保教并重,而保在前是因为幼儿年龄小,各项机能均在发展,所以需要成人悉心照顾和保护。因此,幼儿园较其他学段,在师资配备上要求“两教一保”,即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在幼儿园里,大家习惯称呼保育员为“阿姨”,并将其定位于做后勤事务,比如打扫卫生、清洗物品,或者看管幼儿的生活,比如倒水、清洗衣物等。而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以及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保育员的理念和行为均在逐步发生转变。
缺少教育视角,保育员缺乏自信
学期结束的茶话会上,孩子们成了保育员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位保育员说:“我班的小宝最喜欢跟在我后面问这问那,我出门一会儿回到班级他就会追问我‘阿姨刚才去哪里了’。”另一位保育员也说:“幼儿园的孩子都很会关心人。那天中午我在拖地,贝贝午睡起床看到我说‘阿姨,你真辛苦,又要洗碗还要拖地,还不能睡午觉’。我就对他说‘对呀,做阿姨很辛苦,以后你要认真学习,不能像阿姨做这种事情’。”她话还没结束,旁边的安保主任储老师就说:“工作哪有好坏,幼儿园的发展少不了保育员的无私奉献,我们不能自觉低人一等,自降身份。”那位保育员回应说:“虽然道理我也懂,但现实确实是这样,即使有时我们也会陪孩子看书、讲故事,但也没老师那么能干,教不了孩子。”
分析案例可以发现,保育员能积极回应幼儿,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对“教育”一词存在误解和偏差,认为陪伴幼儿看书、给幼儿讲故事等行为并非教育行为。他们认为,“教育”就是要像教师一样能歌善舞、能说会画,让幼儿获得知识。正因为这样,保育员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不自信。
《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作为幼儿园工作者——保育员在幼儿身心发展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大家基于保育员专业发展这一问题展开了辨析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保育员的工作是辅助教师贯彻保教结合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基于此,在新学期开学大会上,幼儿园正式将保育员“阿姨”更名为“老师”。这种定位既是对保育员身份与教育价值的肯定,也能激发保育员的职业自豪感,提升他们的教育责任心。
为真正让保育员从后勤服务人员向教育者转变,幼儿园成立了保育教研组,由安保主任领衔,后勤副园长蹲点,带领全体保育员结合日常保育工作中的问题开展研讨活动,营造出“以研促保”的良好氛围。
行政视导半日活动,提升专业素养
幼儿园视导是一种全方位观察、评价的方式。以往在视导时,我们只对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导,而忽视了保育员在其中的价值。现在,我们对保育员的评价并不局限于班级卫生的整理和清洁,更重视对他们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状态、参与度等教育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价。
行政的半日活动跟岗视导,能深入一线较为准确地发现问题。比如,早晨入园时有幼儿不喜欢打招呼,而保育员看到他们后就主动问好:“小朋友早!”这种行为就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又如,自主点心时幼儿在撕独立包装袋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保育员是直接帮忙还是耐心引导?半日视导中“点对点”的跟进,能及时发现保育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素养。
视频解析展示,树立典型榜样
“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班级只有一位保育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幼儿园不可能让保育员停止班级工作而进行观摩跟岗学习。如果依靠每次的口头交流,他们也只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于是,我园有意识地录制、剪辑了一些视频,将视导中保育员的优秀做法“有图有真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既是一种交流学习,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比如每日的午餐环节,大(1)班的做法值得借鉴,于是我们就将这个时间段的班级摄像进行剪辑和分享:一位教师站在盥洗室门口,关注幼儿餐前轮流如厕、洗手、回座位等情况。同时,保育员带领值日生将小餐桌摆放到活动室前后合适的位置,餐具摆放在餐桌上,然后组织一组幼儿有序地自主取餐,并指导幼儿正确使用菜勺,不挑食,按需取餐,另一位教师组织另一组幼儿取餐。直观形象的视频让保育员一目了然,他们感慨道:“终于明白该怎么做了。”
又如,在户外活动时,我们将保育员陈老师与教师密切配合参与活动的视频剪辑出来进行分享,强化了保育员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日常工作的理念。这也引导保育员在平时的随班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变化和需求,提升主人翁意识,与教师一起积极寻求有效的教育策略。
问题跟进式教研,寻找恰当方法
问题跟进式教研活动,是紧紧追随保育员的实际困惑而开展的逐步深入的教研活动。幼儿园每月组织一次保育员业务学习,尝试通过“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教研模式,对保育员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互动式研讨,为保育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这种教研模式从具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入手,帮助保育员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促进保育员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有效改变教育观念和行为。
比如,针对保育员提出的“有些幼儿不会叠被子”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策略分析。保育员通过互相交流经验,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先让不会叠被子的幼儿观摩同伴如何叠,然后运用儿歌巩固叠被子的流程,幼儿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还可以与能力强的幼儿结对互助,以强带弱。
又如,围绕“如何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和研讨。最后,以《指南》为引领,找出了重点:“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同时,我们还集思广益,梳理出了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基本要点,让保育员知道怎么做,从而提升他们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能力。
幼儿园对保育员的关注与指导很快就产生了实效。我们发现,相比以往,现在保育员的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更强了,他们已不满足于只做好“服务”工作,而是向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迈出了一大步。
(作者冷妩系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