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2月26日电 (韩金雨)“统一战线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文艺工作者可以用文学艺术的感染力来实现教育引领,凝聚更多的人心、更多力量。”四川省巴中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巴中市委会主委秦渊近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文艺工作者能够在统战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本着对文艺事业的浓厚热情和激情,秦渊在1990年参加工作后便开始不停创作各类文学作品。截至目前,秦渊已创作了300多件文艺作品,包括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大型话剧《滴灌》、大型民俗音画《下里巴人》等。他的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40多个,其中6件作品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4件作品获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最高政府奖“群星奖”,3件作品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谈及创作灵感为何源源不断时,秦渊表示:“我的灵感其实就是我脚下的这块土地,红色文化、红军精神时刻浸润着、感染着我,激发我的创作激情,带给我创作灵感。”
在采访间隙,秦渊诵读了诗歌《活着》。“你曾热血染红大地,那是为了今天的美丽,你曾吞下凄风苦雨,那是为了今天的甜蜜……”他慷慨激昂的嗓音似乎又唤醒了那段悲壮感人的历史。
2002年,秦渊第一次到位于巴中市通江县的王坪烈士陵园时,在7800多名红军英烈的集墓前创作了诗歌《活着》。“我想到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年轻,他们也需爹娘的疼,也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们为了老百姓的翻身解放,却流血牺牲,静静地躺在这里。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不知道他们的名,只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工农红军。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我一个人坐在烈士墓前,流着眼泪在烟盒的锡箔纸上写下了《活着》。”
2021年7月,由秦渊编剧的大型四川曲艺剧《周永开》首演。该剧采取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以共产党员周永开为轴心,讲述了他从参加革命到投身建设、再到离休之后的三个人生阶段的重要经历。在创作的过程中,秦渊曾一度感到十分困难。“如何用艺术的手法把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舞台上‘立起来’,将那些真人真事和艺术完美结合,对我们来说其实难度很大。”
身为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写作对象,才有可能在思想上无限接近他。为了解决创作中的难题,秦渊除了无数次翻看周永开的往事、经历之外,还与周永开深入交流,向他请教各种问题。
“通过和周永开的见面、接触,我被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所深深震撼。”秦渊感慨道。就是怀着这样一份对周永开崇敬的情怀,秦渊在周永开的人生历程中,选择了几个重要且具有代表意义的点,然后通过破阵式结构并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将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的人生经历完美呈现了出来。
无论是20年前的诗歌《活着》,还是最近的曲艺剧《周永开》,红色元素一直都是秦渊作品中的主旋律。在他看来,这些红色元素结合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有精神感召力,可以激励人们不忘红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力量。“作为红色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后代,这种信仰和精神是我们需要坚定不移传承和弘扬的。我希望这些作品可以感染、教育、鼓舞更多的人。”秦渊说。
除了积极创作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以外,秦渊还不忘其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一直活跃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为当地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巴中市愈发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了光雾山、诺水河、南龛山等一批景区、示范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民进巴中市委会从文旅融合发展角度上出发,发挥党派特色优势,提出了很多有效建议。”秦渊表示,其中包括整合南龛山景区内的南龛石窟、将帅碑林等众多景点、提升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展陈,将它打造成一座“文化之山”的提案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采纳。
谈及未来的文学创作题材,秦渊表示,巴中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宝库,除了红色文化资源之外,还有众多历史人文资源、绿色生态资源。“未来,我会在反映现实生活、时代进步,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展开艺术创作。”秦渊说。(完)